(六十三)-(六十四),70后的青葱岁月,无惧前行,免费小说导航

(六十三)-(六十四)
    从班里的穿装打扮很快能辨认出另外两个转学过来的同学,来自青海西宁的是位女同学,高挑的个子,长长的腿,穿了一条牛仔裤,很好地把身材展现了出来。

    新班级选班花的话,非她莫属。

    兰州转学回来的是位男同学,长相清秀,大大的眼睛,头发也有些自来卷,感觉跟美东有些神似,不过比美东话多。

    比我早进班里宿舍不几天,已经跟全班同学打成一片了,社交能力明显比我强一大截。

    很巧,他也叫超,叫郝超,跟其他同学一样,郝超也很快跟我熟悉了。但跟我的关系明显,因为差不多的背景,很快超过了其他同学。

    郝超是投奔的舅舅家。他母亲的老家是这个县北边的一个乡镇,从我们学校顺着公路向北十里路。跟我的老家方向正好相反。

    郝超也对这里的条件吐槽不已,他已经住到自己班里的宿舍了。我跟他去看过,条件更加无语。

    班里的宿舍感觉比教室的历史还要悠久,也是三间,但是有墙隔开的,进门中间一间,两边各有一个门,里面各是一间。

    宿舍门已经少了两块玻璃,也是塑料布遮挡的,但塑料布也是勉强站岗,看到一个角已经在随风飞扬,感觉塑料布的心已经不在宿舍了。

    进门三张上下床,做有两间已经数不清几张床了,进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窗户上都贴的报纸,挡住了外面的光,昏暗潮湿。

    跟郝超去宿舍拿东西的时候是白天,没什么人。一进屋也是臭烘烘的味道。

    中间房梁也都是天长日久熏成乌黑色的了。里屋居然有顶棚,都已经成古旧的黄色了。从下边站着仰头就能看到大大的标题。

    其中一张整版套红的报纸,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把下铺的铺盖掀了一角,踩着下铺的床板边,把着上铺的把手,仰头看。

    套红标题,《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同首都五十万革命群众和国际友人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我又往上爬,站到上铺仰头找日期,居然是一九七一年五月二日的《人民日报》。

    看着这一顶棚上一个年代的报纸。感觉这宿舍确实是有些故事和历史了。

    “看什么呢?海超?”郝超拿了东西在外屋叫我,“走吧?”

    “哎,来了,在看顶棚上的报纸呢。”我小心翼翼地从上铺下来,第一次爬上铺,显得比较笨拙。

    “对了海超,刚搬来一张床,你也搬回来吧。一个班的多热闹,”郝超跟我说。

    “哦哦,是吗?”我答应着,心里想,“原来还很盼着回自己班宿舍的,但一看这条件还不如现在的宿舍。”

    我和郝超走到教室门口,正好碰到张老师,“龙海超!”张老师叫住了我,“班级宿舍刚又争取一张床,今天应该就搬进去了。”

    “是吗?张老师。”我和郝超停下脚步。

    “正好,郝超也在,下午上完课,你去帮龙海超把他行李一起搬到咱们宿舍。”

    “好的,张老师,”郝超很开心地说。

    张老师赶去邻班上语文课了,我和郝超进了教室,郝超坐在我前边一排。

    坐下后,郝超悄悄跟我说,”我现在住在里屋,太脏了,你搬回来,我们一起在外屋吧?”

    “行啊,也好有个伴。”我很高兴地答应了。

    “不过外屋,人少就是冷点,又没有玻璃。”郝超说。

    “没事,多盖一床被,我还有一床被,我二婶给了我三床被。”我若无其事地说。

    “冷不怕,就怕脏,怕臭烘烘的味。”我心里想着,“这次我得住上铺,老鼠不容易爬上来。”

    这堂是音乐课,音乐老师是位个头不高,白净的男老师,留着分头,鬓角稍长,有些盖住耳朵。穿着一件灰色的小翻领半大呢子大衣。

    这穿着打扮在那个年代乡镇,已经是很另类了,很前卫了。

    “起立!”班长喊口令。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坐下!”班长结束口令。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描写乡村黄昏美景的歌曲。”

    “这首歌词非常美,作者通过很简练的语言,将一幅农村写意的水墨画轻松地勾勒了出来,饱含着对乡村生活的浓情蜜意。”

    “乡村生活能有什么浓情蜜意?”我坐在座位不屑地想着。

    “同学们,我们都来自农村,”音乐老师低头沉思片刻,猛地抬头甩了一下头发,又用手向耳后别了别没甩过去的几根。

    接着眼睛直视着教室后面黑板的某个位置,像是在深情地看着远方,“大家都知道,农村的生活很有规律,最明显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老师又用手别了别从耳后掉落的一绺长发,“我们的农民都是用大锅柴火做饭,所以一到中午或晚上,就可以看到村落的上空飘满了炊烟。”

    “老师,我们这里都是烧苞米秸!”曹柯来了一句,打破了老师的意境,也影响了老师那凝视远方的眼神。

    “苞米秸也可以,也是有炊烟的,这个不影响乡村本身的美景。”音乐老师是有涵养,不紧不慢地说。

    “袅袅的炊烟在村落里低矮的房屋上空随微风飘荡,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村落,让人感觉安宁而悠然。”

    “老师,我们这里没有山。”曹柯又来了。

    班里同学哄堂大笑。

    “没有山也不要紧,不影响我们的意境,我们村里都有湾,湾里三三两两游水的鸭子,岸边翻着八字脚溜达的大白鹅,这也是很美的嘛。”

    音乐老师用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尽量想把同学们带入他心目中的美丽乡村。

    我竟然有些随他的思路去了。我用胳膊肘捅了老黑一下,轻声说,“别闹了,好好听听。”

    “好了,咱们下面学唱一下这首歌,在越唱过程中体会作者所描述的那种乡村炊烟袅袅,抛却烦恼,拥抱生活的淡然意境。”

    音乐老师继续说着:“当然,咱们同学们现在年龄还小,可能还没经过生活的磨砺,没经历过生活的风吹雨打,和坎坷痛苦,理解不到这种淡然,悠远的意境。”

    音乐老师叹了口气,又低头沉思片刻,然后又猛地一甩头,用手抿着发丝,笑着说,“不过不要紧,就算这样,同学们也可以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这种美好的意境!”

    六十四

    “下面,由团支部书记,也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王丽同学,带领大家学唱这首《又见炊烟》。”音乐老师,伸出手去,做邀请状。不知怎么,我想起了“大美”舞厅的那几个杨柳腰的绅士舞者。

    团支部书记,那位挺文艺的女同学站了起来,走上了讲台。拿着一个粉红色塑料皮的日记本,站定后,翻看,“同学们,我唱一句,大家跟我唱一句。”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预备,唱!”

    “又见~炊烟,生气!暮色找嗒嘀。”

    说实话,文艺委员唱得真不错,嗓音很干净,纯情。

    班里一起唱得就没法听了,好多同学用着方言,而且拖腔拉调,好好的歌唱得一塌糊涂。

    看见音乐老师也开始皱起眉头,他抬起手,示意文艺文员暂停。

    然后走到讲台中央说道,“同学们。这首歌是非常优美的一首歌曲,但让大家一唱好像在集体念经!”

    有些同学又开始笑,但大部分同学感受到了音乐老师的不快,憋住没敢笑。

    “这样,我们让王丽同学先给大家完整演唱一遍,大家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优美好不好?”

    “好好!”老黑率先叫好,其他同学也一起喊好。

    “好吧,大家注意,不要出声音,一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音乐老师强调。

    下面开始鸦雀无声了。

    音乐老师很满意,头一甩,抬手示意王丽可以开始唱了,然后很自信地又抿了一下头发。

    王丽脸红红的,牙齿咬着嘴唇。刚想唱又扭头看看老师,音乐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

    王丽深深呼了一口气,定了一下神,把日记本又按了一下。然后两手手指拉住,放在腹前,开口唱了起来。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一曲唱毕,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一起鼓起掌来。

    王丽感动地不断鞠躬,音乐老师用手捋着头发走到讲台中央,向王丽欠了一下身,“谢谢王丽同学。”

    然后直起腰来大声问:“同学们说王丽同学唱的好不好?”

    “好!”回答整齐划一。

    “这首歌好不好听?”音乐老师又跟着问到。

    “好听!”又是整齐划一,连曹柯也不出怪声音了。

    “大家想不想学?”

    “想!”

    “好吧,下边让王丽同学教大家唱,”音乐老师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大家认真点,时间有限了,争取晚一点学会,好吧?”

    “好!”

    老师示意王丽可以开始了。

    王丽这次胸挺了起来,明显自信了许多。“同学们还是跟我唱,我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又见炊烟升起,慕色罩大地。”

    这次大家都饱含感情地在学唱了,虽然还是有些同学走调,拖腔,但总体已经可以听了。

    我歪头看看曹柯,居然也在认真地学唱,很少见他这么认真正经。

    这首歌成了接下来好长一段时期,班级里哼唱的主旋律。自习课,复习复习着,就听见有同学不由自主地哼唱,然后就会有跟唱的。

    唱了一句后,大家反应过来在自习,又偷偷地笑起来。

    王丽本来就是团支部书记,文艺委员,这下更成了女生的中心,成了男生们心目中的太阳。

    我搬回了自己班的宿舍,跟郝超的床贴在一起,在外屋。

    搬进去才发现,外屋不光门上缺了两块玻璃。后面的窗也缺了好几块玻璃。下雪,风带着雪花就窜进了被窝。

    我跟郝超想了个办法,找了一个破门,用铁丝和麻绳把门固定在窗的位置,虽然不那么严丝合缝,但毕竟可以挡住以前往里灌时毫无阻挡的风。

    但屋子里的温度确实低,我穿着毛衣戴着棉帽子,盖了三床被睡。郝超也差不多的装备。

    打一脸盆水,准备第二天洗漱,但早上起来一看成冰疙瘩了。

    尽管条件艰苦,但毕竟没有臭烘烘的味了,透风撒气的空气流通好。睡着觉,也没有老鼠从被上,从脸上跑了。因为睡上铺。

    天太冷了,中间屋睡的其他几个同学,受不了,全冻跑了,不知去哪里找窝凑付了。

    这样外屋就等于我和郝超的双人间了。心里感觉更舒适了。

    说实话,真的是每天都在想法抵抗恶劣的环境了,读书的劲头也没感觉多么足。

    从心气上我感觉,那个年代城市的孩子无法与农村的孩子相抗衡。

    身边农村的同学每天晚上学到半夜十一,二点才回宿舍睡觉,早上五点半又起来跑操。一学一天,吃着咸菜疙瘩,上着大粪坑那样的厕所。

    他们每天都在咬着牙努力坚持,发誓要离开农村,逃离这个环境,我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促使我去跟他们相争。

    他们每个人都像在搏命,为自己黑暗的人生找一扇透着光亮和温暖的窗。

    但曹柯不一样,他依旧是不急不慢,因为他是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考不上大学,大不了就业,还是吃皇粮领工资,衣食无忧。

    所以每天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他每天都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宿舍下榻,没有不熟的班。曹柯,学校时期就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看见远处有个麻杆举着手过来,就知道是曹柯来了。

    曹柯的母亲是初级中学的老师,父亲是老军人,家教还是挺严的,但也是管不住他那颗不受束缚,四处晃荡的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