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愫笑了笑,道:“那是因为蔡邕的名气实在太大,所以你才听说过柯亭笛,就和焦尾琴一样!不过,传说长青笛也一点不比柯亭笛逊色,无论从音质还是音域上来比较,这两支名笛,想必是难分伯仲的!”
唐辰儿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然后听刘愫接着道:“这芹山淰竹从伐断,一直到运抵建康,已经过去五个多月了,但它表面的青翠之色却分毫不退,这也是长青笛名字的由来!”
唐辰儿听到这,顿时就明白了,有些难以相信的看着眼前这一截青竹,支支吾吾的道:“愫姐姐的意思是......那长青笛便是用这种竹子制作的?”
“不错!”刘愫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道:“长青笛的音色醇厚,音域广袤,很大程度上便与这芹山淰竹有关!”
唐辰儿已经意识到了这截青竹的价值,不禁有些振奋的道:“那愫姐姐再寻一个良匠,精工雕琢,这世间岂不是很快将会有两支长青笛了?”
“哪有那么容易!”刘愫摇了摇头,看向唐辰儿笑道:“你忘了柯亭笛是怎么来的了?”
唐辰儿听闻,脸上兴奋的红晕退了一些,稍稍有些沮丧的笑了一笑,道:“也是,世间名笛可不仅仅只是竹子的问题……”
一旁的雨儿有些听不懂了,给怡儿使了个眼色。
怡儿也正有此意,于是她轻轻扯了扯唐辰儿的衣袖,问道:“娘子,柯亭笛是怎么来的啊?为什么有这芹山淰竹了,还是做不出那长青笛呢?”
唐辰儿听闻,求助似的看了看刘愫,因为在讲这些典故方面,这个愫姐姐讲的比她生动详细多了。
而且,对于柯亭笛的由来,她自己其实也是一知半解。
见三双目光齐刷刷的望过来,刘愫轻轻笑了笑,叹了一句:“你们呐……”
只不过,她的语气中没有丝毫责备,等了片刻后,那婉转清丽的嗓音才再度响起道:
“相传,蔡邕曾令人用竹子在山林间盖了一座亭子,专门用来纳凉避暑,并取名为柯亭。
有一天傍晚,蔡邕散步至此,却突逢暴雨,只能在亭中避雨,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当雨滴敲落在他头顶右手边的第九根青竹时,发出的声音格外的悦耳清脆。”
“于是,雨停后,蔡邕命人抽出这根青竹,果然色泽柔滑,质地精脆,他见了也是大喜过望,便用这根竹子做成了一杆长笛,这也就是柯亭笛的来历!”
刘愫说完后,看了看摆在面前席案上的那一截青竹,接着道:“所以这等世间名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不是说有了这芹山淰竹,就一定能做出长青笛的!”
三人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唐辰儿想了想后,问道:“那愫姐姐可知这两杆长笛如今在何人手中吗?”
刘愫看了她一眼,玩笑道:“怎么,你还想买过来啊?”
“当然不是!”唐辰儿连连摇头,道:“这等名贵之物,怎么可以拿来买卖呢!就算我是生意人,也会觉得这简直是暴殄天物!我只是想,若是有机会能瞻仰瞻仰,也就足够了!”
“嗯,算你还有些涵养!”刘愫看着她,笑了笑后,说道:“这柯亭笛如今在王載王演丰手里,也就是如今建康城的禁军守将!”
“是琅琊王氏吧?”
“嗯。”
“那长青笛呢?”唐辰儿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刘愫。
其实她最敬佩的,就是刘愫这些渊博的学识。
刘愫停顿了片刻,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悠悠叹了口气后,道:“长青笛是在叶玄叶景之的手里,应该是如今的梁郡公吧!”
“梁郡公?”唐辰儿微微皱了皱眉,似乎觉得有些熟悉。
此时,一旁的怡儿小声嘀咕了一句道:“怎么总觉得这个梁郡公有些耳熟呢?”
雨儿见刘愫有些出神,瞪了一眼怡儿,道:“半年前,梁郡公,不,梁国公殉国的时候,朝廷的丧报广发天下,你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呢!”
雨儿这样一提醒,唐辰儿也想起来了。
半年前江北好像的确传回过一场败仗的消息,不过当时最让城中百姓扼腕叹息的,正是这位郡公的殉国。
见刘愫的神情有些异样,唐辰儿不禁问道:“愫姐姐,怎么啦?难不成……你认识这位梁郡公?”
刘愫一双动人的眼睛正看着几案旁的书架,在那书架的最上方,摆着她最满意的两首曲目——《浩瀚行》与《撼江吟》。
听见唐辰儿问自己,她回过神来,笑了笑道:“不认识,怎么会认识呢?”
“娘子没见过那位梁郡公,但雨儿可是见过的!”
雨儿的一句话,立刻就引来了唐辰儿和怡儿的注意,也极大的满足了她的那一点虚荣心。
“那你见过长青笛吗?”
“长得怎么样,俊不俊俏?”
前面一句,是唐辰儿问的,后面一句,是怡儿问的。
不过,看着自家娘子皱了皱眉,雨儿还是很识趣的没有多说,只是调皮的道了一句:“秘密!不告诉你们!嘻嘻……”
于是,在唐辰儿和怡儿那充满怨念的眼神中,雨儿很自然的就躲到了刘愫身后。
夜色已经很晚了,又过了没多久,唐辰儿便领着怡儿回了唐家。
当她手里拿着长笛,走进唐家大门时,不禁又想起了第一次见到那个燕表兄时的场景。
她轻轻一笑,驻足回望了一眼西院的方向,然后一蹦一跳的回了自己住的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