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中书虽多,但近来读得最多的却是残书,残书读来有趣,但也悲凉。
书残的方式不拘一格,水浸鼠啃、残篇少页、扭曲变形等等,总之是遇人不淑,真正喜欢的书,谁又舍得扔呢?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主人离世了,书籍的命运也就身世浮沉如雨打萍了,常常看到一麻袋一麻袋的书流落但废品站,所有的扉页都有钤印和签名,有点还包了合身的牛皮纸书衣,看到书页泛黄的程度就推演出主人的命运了,藏书人的悲哀莫过于此。看着这些时运不济的书,常常觉得和人命途多舛有共通之处,于是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于是小心翼翼捡起来,拿回家修修补补、打打磨磨、吹吹晒晒,郑重插在书架上,淘书回来打开台灯悠闲得展开她们,仿佛是对待初恋的爱人。
前几天淘书,发现一本已经泡涨了的《读书这么好的事》,小小一册,封面绿白各占一半,还有一幅小女孩摇一棵树,书上就不断落下字母,如此娟秀的书籍居然沦落到如此凄惨地步,罪过呀!拿回家后打理一番无事时便捧读之,兼以涂画,几天下来于读书方法和取舍方面收获颇丰,作者说“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觉得对极了!
还有一册陆昕先生的《闲话说书》,由于当时装订时用的胶实在不佳,拿回来就已经散页了,索性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一张一张大大方方读起来,没事拎上一页,站着也读,躺着也读,陆先生祖传藏书,是新文学方面的方家,读完后受益匪浅、如入宝山。于是对二周以来的新文学书籍也有了大概印象,关键是书话读来不枯燥,如屈膝长谈,没有隔阂。
一次割开一麻袋大学课本,掉出来一本《鲁迅先生小说精选》,硬精装,也不知是哪位发了羊癫疯把版权页硬生生撕掉了,这犯了许多人的大忌,售出是不可行了,于是也化作了我的枕边伴侣。先生的文字是常读常新,有的文章读了好多次还是不能完全弄懂,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一本成都中医院出的《针灸学》皮之不存,正好成了我的中医入门书,闲来就拿出笔记本一丝不苟读起来,书是拿来读的,有没有皮并不影响其使用。
就这样,这些许多人认为天残地缺的“残书”化作了我血液中流淌的营养,夜夜伴我入眠,世界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些如断了臂的维纳斯一般的残书读来也别有一番韵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