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纵目三星泪,张立斌,免费小说导航

    单姗说道:“感性思维?它和感知思维有什么不同?”

    纵目人说道:“感知思维出自于人的动物本能,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天赐思维。例如人类的婴儿,天生就会具备对于饥饿、干渴、暖热、苦甜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无须父母的教授,是人与生俱来且为人所独有的。”

    单姗说道:“这个好理解,人类的孩子,一出生便会具有分辨“甜”和“苦”的能力。利用这一点,母亲可以通过涂抹艾草之类的东西,实现给婴儿断奶的目的。”

    纵目人说道:“人的天赋认识能力,不但生来就有,而且还会伴随一个人的终身。当然,由于后天高级思维能力的遮盖,人们需要极大的细心和关注,才能从自己已经成熟起来的思维中,找到天赋思维能力的痕迹。”

    单姗说道:“是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说过:最能‘反映我们自身的丰盈和生命欲望’的是‘性欲,醉意和残暴’。近代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认为,人从本质上说,是自然的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非理性的人。‘十九世纪的欧洲人不怎么为自己的本能感到可耻;为了有朝一日承认自己的绝对自然属性即非道德性,他们已经迈出了相当大的一步’。”

    纵目人说道:“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从人的心理结构方面探讨人的难以言传的自然认识能力的。他把一种前于理性的非理性动物本能,看作是人的认识结构的深层基础,这种潜意识本能,实际上就是一种求生意志,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是人能将这种潜意识上升为意识。但就人的思维本质而言,前者还是在冥冥之中控制着、规定着后者,后者只不过是前者的表现手段。”

    单姗说道:“过分强调潜意识的思维作用,这是弗氏的极端与片面。但由人类获得知识的方式看,认识中确有一些作为潜意识存在的思维能力,它使人在感觉事物时,能在刺激物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只不过由于缺乏理智的参与,只能是一种‘本能的思维’。但这感性思维与感知思维,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纵目人说道:“在天赋思维的基础之上,人类开始了自身的感知觉能力训练。注意,这是人类摆脱客观本能走向主观能动的第一步。正是这小小的第一步,人类才由自然的本能存在,迈入了人性的自觉存在。从此人类的进化不再是由天注定,而成了我的命运我作主。”

    单姗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在这之前,人的命运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所决定的?在这之后,人的命运就由人后天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也就是你所说的感知觉能力训练的优胜劣汰所决定了。”

    纵目人说道:“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直到今天,人类的个体,不还是因为学习能力的高下,和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多寡,在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的吗?”

    单姗说道:“你越说让我越感到有意思了。快说说什么是人类的感知觉能力训练吧。”

    纵目人说道:“感知觉能力训练,就是训练人类的感知觉思维,其又统称为感性思维。感性思维还离不开人类天赋的感性生命本能,是建立在人的天赋感觉能力之上的。感性思维是由感觉活动和知觉活动分阶段完成的。”

    单姗说道:“我在手机上查到了。感觉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的最低层次或初始阶段。它最初指主体对于认识对象的个别属性,具体所指就是对光、色、形、声、味等的感官感受,当这些感受逐渐与人的感觉器官形成视、听、嗅、味、触的联系,就能合并构成人的感官反映系统。”

    纵目人说道:“感官反应仍未脱离人认识本能,人类的婴幼儿,在其两岁之前,思维就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即以直观动作思维方式为主导的阶段。”

    单姗说道:“这个老师讲过,好像是匈牙利的一个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幼儿没有显示出任何自我意识,也不能在内部给与的东西和外部给与的东西之间作出固定不变的划分’。所以在这一认识阶段,人的感觉活动还是各自分离的,眼睛只能感受光和色,却不能感受声和味等等。在婴幼儿的感觉活动中,它是以行为或动作为核心的,表现在婴儿摆弄玩具的摸爬活动中。”

    纵目人说道:“所以人类很快就会从这种低级的认识能力中摆脱出来,而向人的知觉认识阶段发展了。”

    单姗说道:“知觉?对了,我看网上对知觉的定义是:知觉则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对照、然后再定向、再抽取特征、再对照、直到明确知觉对象意义为止这样一种循环的过程’。”

    纵目人说道:“说简单一点,知觉就是人类对感官刺激信息进行组织并产生意义的过程。”

    单姗说道:“我怎么觉得一点儿也不简单,你得给我用通俗的方式解读一下。”

    纵目人说道:“将知觉与感觉联系起来,就更容易看出两者各自不同的特征。知觉是感觉的整体化,是对感觉信息的综合加工。例如我们看见面前有一个圆球形物体,属于感觉,而把它看成是一个西瓜,就成为知觉了。再如我们尝到有甜味,也只是一种感觉,而知道它是苹果的滋味就是知觉了。”

    单姗说道:“也就是说,知觉的形成,要依赖对感觉信息的完整整合。有一个“瞎子摸象”的故事。说有几个盲人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想通过亲手抚摸大象,感受一下大象究竟长得是什么样子。国王爱民如子,就让人去牵来一头大象。几个盲人上前,摸到大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原来就像一根水管;摸到大象耳朵的人说,大象原来长得又宽又扁,就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说,大象原来就像一根硬得像骨头的大萝卜;摸到象身板的人说,大象原来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摸到象腿的人说,大象原来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说,大象原来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盲人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

    纵目人说道:“这个故事引用得好。说明由于缺乏视觉信息,这些盲人始终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觉认识结果。但对感觉器官正常的人来说,要区分感知觉,也并非一件易事。这是由于人们从感觉到知觉的过渡往往是在一瞬间就能完成的。”

    单姗说道:“从感觉到知觉,我们人类往往能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真的能有这么快?”

    纵目人说道:“可不,单姗姐见过单纯的黑色吗?绝对没有!因为你见过的,不是黑的油色就是黑的水色,或者是黑的牛、黑的马。实际上,在人的感觉活动中,知觉都是同步参与的。”

    单姗说道:“你这一说,让人感到还真是那么一回事。知觉之后,人类的思维又会向何种方向发展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