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饶有兴趣看着吴襄,似乎一点都不惊讶为什么皇太极在两方大战时,派出使者。
其实这才符合历史,否则当时吴三桂怎么和对方能够一拍即合,这完全就是双方提前都接触过几次。
对于皇太极来说,如果单纯靠着女真族,即使加上蒙古族的力量就想侵占明朝所有地盘,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明朝疆土这么大,哪怕带兵几百万最后也是和胡椒面一样洒在各地,到时候同样没办法控制这么大地盘。
所以清军要想在明朝土地上占据主动权,必须有同盟帮忙,说白了就是通过汉人治理汉人。
吴襄作为辽东总兵,其实一直都和女真族做生意,两边关系其实不错,毕竟他们需要铁,食盐,甚至精美的瓷器,丝绸,都需要从汉人这里得到。
如果不是现在发生战争,两边正常的生意往来可是帮助吴襄赚取大量的银子。
因为双方一直有合作,这次皇太极其实提前就派人游说吴襄,希望他可以带着部队投靠清朝。
只要吴襄同意,可以封吴襄一个异姓王爷,让他世代镇守辽东,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吴襄当然也心动过。
前面提到作为官员对于朝廷,或者说那个位子上坐的到底是谁,大家并不在意。
他们只关心谁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为什么很多时候有人篡位拥护者众多,就是因为篡位需要付出代价,想要别人拥护,那你付出的肯定要比正常继位更多。
那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所以才会出现一派极力支持自己需要的,另外一派极力反对,双方最后谁能成功区别就是谁的力量更大。
皇太极给吴襄的好处很有诚意,皇帝肯定不会拿出这样的代价拉拢吴襄,要说他不心动那是假的。
只不过吴襄一方面担心对方出尔反尔,另外一方面就是担心名声扫地,毕竟皇太极算是外族,自己这样做,很容易在历史中背负骂名。
古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要脸,或者说他们哪怕会做不要脸的事,但是也不希望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真不要脸。
吴襄和儿子吴三桂交流过,吴三桂倒是没有反对,只说让父亲做主就好。
吴襄一直在犹豫,就是派出吴三桂和多铎开战,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或者说想要检验一下清军到底有没有能力占据明朝地盘。
如果清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自己投靠对方岂不是徒增笑柄。
现在胡涛带兵出现,吴襄就更加矛盾,吴三桂都能和多铎打了有来有往,可见对方并不是那么厉害,再加上胡涛这个曾经吓得蒙古族望风丧胆的战神出现,估计这次清军或许就要大败而归。
在这个时候吴襄其实已经打算放弃和皇太极的约定,只是今天皇太极派来的那个使者突然提出要和胡涛见面,好像对方打算说服胡涛叛变,吴襄本来不想搭理,可是对方坚持要见一下胡涛,并且再三保证有把握让胡涛倒戈。
“呵呵,吴老哥,你这有啥为难的,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对方真的有雄才大略,我们卖身给他又如何,没事,既然他想见我,那就见一面吧?”
听到胡涛爽快同意,吴襄这才松口气,对方到底怎么和胡涛谈,吴襄不想知道,他也希望看看胡涛的选择,如果胡涛同意和清朝结盟,那么大明朝还真的危险了。
有了辽东,保定府两个总兵帮助,等于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两个省,关键是吴襄和胡涛可是目前大明朝最能打仗的两位总兵。
这一增一减之间,大明朝局势危矣,反过来清军原本胜算不多,现在倒能反败而胜。
就在胡涛同意见面,从吴襄府邸后院就走出一个中年人,对方一开口,胡涛就知道对方是哪位了。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却对明王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满洲人在当时作为边疆来的少数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明朝君主,于大节有亏。
这是原历史中对方的经历,如今范文程并没有那么多经历,不过对方依然是第一个投靠清军的明朝文人,现在这个汉奸又一次想要拉拢更多汉人投靠清军。
“哦,范先生这是自觉没脸见江东父老所以才想让更多的汉人效仿你做汉奸吧?”胡涛只是简单和对方聊了几句,就开始嘲讽起这个名留青史的汉奸。
范文程原本微笑的面孔瞬间黑了,胡涛这句话不仅仅侮辱了自己,关键从对方那戏谑的语气中,范文程已经明白对方根本不可能加入清军。
否则胡涛绝对不会如此不顾脸面贬低自己,对于胡涛,范文程太清楚对方的能力,如果胡涛不投靠清军,估计吴襄也会坚定继续和清军作战的信心,毕竟辽东处在清军和保定府之间。
如果胡涛坚决反对,那么吴襄即使有心答应,也会害怕被胡涛直接盯上,无论是吴襄还是清军肯定不希望和胡涛正面作战。
范文程狼狈离开了,走的时候脚步趔趄,可以看出他相当失落,没办法,这次他向皇太极主动请缨来说服胡涛和吴襄,但是现在看来自己任务失败了。
原本吴襄有些意动,现在肯定也会顾虑重重,那么接下来清军想要入关,只有强攻一条路。
胡涛和吴襄坐在一起,吴襄表情尴尬,他后悔自己引荐范文程和胡涛见面,也不知道胡涛会怎么看自己,毕竟他们可是大明朝的一品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