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游楚言罢,便令众将士各回营中,自己则是与游楚同行于陇西郡郡城之内。
是时,李世民解去玄甲,只率马岱、魏延及赵云三将护卫左右。
五人自太守府邸之中走出,陇西郡城之内军民无不侧目以视,皆心怀恐惧。
李世民笑道:“朕自益州而出,所见军民无不夹道相迎汉军,足可见逆魏朝廷吏治混乱,唯有这陇西郡城之中,军民一心,方可知仲允之才能耳。”
游楚闻听此言亦是面露喜色,道:“回禀陛下,臣之所以略得民心,全因心怀仁德,故而从不滥用刑法、强征之举。”
李世民闻言不加思索,便说道:“所谓能臣,便是使政令通达,下上一心,看来朕还需多向仲允请教此中之道。”
游楚见刘禅在战场上虽为勇猛,但却心怀仁德,故而说道:“尝闻先帝刘使君仁德之名,如今看来,当是如实。”
魏延在旁边听到此言,亦是赶紧说道:“这是自然,先帝之名,海内皆知,某亦是感先帝之仁德,故而投靠。”
游楚只是一笑,却不多说。
李世民见这陇西郡郡城之内汉、羌二族之人混住,却只见妇人,唯独不见羌族男子,故而心生疑虑,口中问道:“仲允,朕尝听闻这羌族之人好凶惩恶,况且在这雍凉二州之地,羌族人居住极多,如今缘何不见其人?”
不等游楚回应,马岱便笑道:“启禀陛下,羌族之人不通礼法,却生性好勇斗狠,凉州之地曾治于吾父兄之手,全因父兄勇猛,故而未敢动乱,如今汉地缺乏猛将能治之人,想必早已将那羌族男子好生看管罢了。”
游楚闻言亦是笑道:“逆魏朝廷心知羌族、乌桓等族男丁难以管教,故而将其分治,使其妻儿老小为质,方才得以安生。”
李世民闻言,心中略加思索,便明白其中道理,故而笑道:“马超将军自是英勇。”
李世民几人游历之时,正见城中有一羌族猛士夺路而逃,后方又有众多士卒追赶。
待李世民正眼望去,只见那羌族猛士身着奇装,手持长矛,身材魁梧,直奔刘禅而来。
李世民心生疑惑,问道:“所来何人?”
那羌族勇士见前方有数人阻挡,口中喊道:“快快滚开,否则吾必杀汝!”
游楚却是回道:“回禀陛下,想必是汉军入城,营中羌族士兵动乱。”
李世民却不多想,只是右手轻扶天子剑,以待羌人近前。
魏延却是猛地拔刀,口中吼道:“此乃大汉天子,安敢上前?”
马岱及赵云亦是持枪以待。
李世民笑道:“不过一蛮夷,何必紧张?”
三将想到陛下勇武,故而不言。
正待几人说话之时,那羌族勇士已然跑至跟前,见刘禅等人并不让路,于是手持长枪猛挥而来,口中骂道:“受死!”
李世民却只是挥剑拒之,口中说道:“朕乃大汉天子刘禅,汝是何人?为何当街行凶?”
那羌人被刘禅这一剑震伤手腕,显然一愣,后又听其自报家门,故而大惊,道:“吾乃马哈木,本属凉州马超将军治下,后值韩遂动乱,故而投靠曹魏。”
李世民闻言本欲说话,哪想马岱却先说道:“既是马超将军帐下猛士,安能不知本将军?”
那马哈木闻言向马岱望去,由是大惊失色,道:“马岱将军何故在此?”
马岱却是说道:“先向陛下赔罪,再来言说。”
马哈木故而大惊,赶紧说道:“末将本以为陛下是曹魏走狗,故而冲撞,末将知罪。”说罢跪地拜扶。
李世民赶紧说道:“不知者无罪,汝因何事于城中奔走,快快道来。”
正待李世民问话之时,那身后士卒已经赶到,见游楚在此,赶紧作礼说道:“末将不知太守在此,故而冲撞,吾等知罪。”
游楚却摆手说道:“陛下在此,先向陛下赔礼。”
那士卒回望过去,正见刘禅持天子剑立于道路中央,故而大惊失色,赶紧说道:“吾等追捕羌兵而来,不知陛下在此。”
李世民却不以为意,只是说道:“无需多礼,汝等数人手持利刃于城中奔走,不知所为何事?”
那马哈木闻言却是泪如雨下,当即说道:“陛下,吾等羌人,本随马超将军,后值曹魏入主凉州,饱受欺辱,今日听闻陛下率义军而来,故而叛营而出,本欲寻得马岱将军,哪想却与陛下兵戈相向。”
马岱闻言只是微微皱眉,早在成都之时便听闻曹魏自入主凉州之后,将羌人男丁全部纳于营中,如今又听闻游楚将那羌人妻儿为质,故而知晓这其中缘由,于是说道:“陛下,羌人虽凶狠好斗,却是性格纯良,如今动乱军营,全是因为曹魏无义之举,请陛下饶恕。”
李世民暗暗皱眉,心道:看来自曹操击败马超之后,得以入主凉州,为避免羌人作乱,便扶持其中良善之人为城内豪强,又将马超故将强制于军中,并以妻儿为质,所以使其心生反意。
李世民念及此处,于是说道:“羌人自武帝之时,便已迁入汉地,早年汉羌通婚,便已血脉相容,如今却受逆魏所逼,朕自当为汝等做主。”
那马哈木闻言大喜,道:“吾代数万羌人感谢陛下大恩,今日终于逢得明主。”
那游楚却是俯身至李世民耳边说道:“陛下,羌人不通礼法,好勇斗狠,若是不以此多加管教,恐怕城中无有安宁之日。”
李世民闻言不由想到前世之时,汉胡数族之间亦是争斗不断,但是自己亦能通过分化瓦解、汉胡一体等等政策,便将胡人纳为己用。
李世民不由得笑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游楚等人闻言皆是大惊,全因值唐朝之前,汉人终归将这少数民族视为野人之辈,虽经常与其通婚,但不过是为使其温顺,哪里又曾将其视为一家?
马哈木闻言亦是大惊,道:“陛下真乃明主,末将多谢陛下大恩。”
马岱却是说道:“其实胡人虽不通礼法,却也敬重英雄豪杰,曹魏自曹操死后,朝廷之中便缺乏能征善战之辈,故而难以降伏羌人,如今陛下神威盖世,自然无需用此下着。”
李世民只是点头不语,心中暗暗盘算,这凉州之地如今落入己手,对于这数万羌人,自己又将如何治之?
后计:关于三国时期少数民族情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现略微加以总结:
《书》载“蛮夷猾夏”,《诗》称“猃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
一:匈奴:自从呼厨泉南单于投靠曹操之后,便再也没有反抗之力,到后三国时期,虽然还有些许实力,但已经不成大患。
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四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为中国轻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胡骑南侵则三边受敌,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
建安中,呼厨泉南单于入朝,遂留内待,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于汉旧。然乌丸、鲜卑稍更强盛,亦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擅(汉)[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杀略人民,北边仍受其困。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
二:乌丸:被曹操击败,稍有实力,大小部落有五千余,经常动乱。
三:鲜卑:大致分为三个部落,分别为轲比能、素利、步度根。其中轲比能最为势大,后来还率十万铁骑反叛曹魏。是三国时期少数民族最为强盛的国家。
四:夫余:大概八万户人口,实力中等,其人粗大,性强勇谨厚,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
五:高句丽:大概三万户人口,实力一般。
六:西羌:在汉末已经和汉人通婚许久,稍有汉化,居于雍凉二州之地。
至于其他小的部族,这里就不过多讲解。
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诸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