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明德宫的灯火仍旧亮着。
对于赵顼的这个提议,荀宁浅浅一笑说道:“皇兄,此物造价昂贵,若是人手一件,恐怕大宋朝的财力支撑不住啊!”
荀宁所制作的手铳,是仿造前世手枪的工艺。制作材料远远不是普通的青铜等所能比的,在这个时代,虽然早就存在了冶炼铁的工艺,但是其过程仍旧非常繁琐,且成本和产量都得不到保证。
因此,赵顼说得普通士兵人手一件手铳这件事,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用此物品来装备几十上百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皇兄,等此间事了,臣弟想利用手铳这等武器组建一支特殊的军队,以此来护卫皇上您的安全。”
荀宁收起手铳,随后向赵顼拱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辽国既然敢派遣刺客,保不齐以后还会怎么做。此物具有极高的准度,穿透力极强,如果用得好,能够一击必杀。因而,装备在皇兄您的专属护卫队上,再合适不过了。”
“哦?”赵顼的脸上并没有欣喜之色,相反却是有所忧虑。
灯火之下,荀宁察觉到了赵顼的神色变化,他的心里不禁打起了小鼓,看来自己借助保卫赵顼的幌子,组建一支从属于自己的私军的计划要泡汤了。
没错,荀宁提出的建立的专属护卫队,其实就是他自己的私军。当然,这个名义是用来保护赵顼的。毕竟,此前赵顼遇刺一事,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赵顼护卫方面的疏漏。
荀宁明白赵顼的忧虑之处是什么,这个实际上与大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有关系。
当初,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为君主他害怕后世武将学习他的那一番做法,因而对武将给予了极大的限制。
别看现在荀宁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如果深一层次来看的话,赵顼其实是非常忌惮荀宁这种人的。
要不然,赵顼也不会主动结交荀宁作为自己的义弟,他要用这种情感来束缚荀宁。
从朝堂为官上来看,要是让荀宁当一个文官,他必然能够做的风生水起,且将来也一定能够进入军队系统做个监军之类的,况且荀宁武艺高强,军事谋略出众,很容易掌握一方军政大权。
这对于赵顼来说是一种忌惮。
如果让荀宁作为一个武将,那么他的文学才气将无法掩饰,更是由于自身的优势,很容易在军队中建立起极高的军功,并获得威望。如此一来,就会更让赵顼忌惮。
所以,如何用好荀宁这个文武兼具的人才,对于赵顼来说,非常难以抉择。更何况,荀宁此前救过赵顼的命。
如果赵顼不对其进行恩赏,那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可如果恩赏过头了,那就很难对荀宁进行控制。
这种帝王的心思,荀宁两世为人的经验,一猜就能猜得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也要制人,恩威并施,才是真正的帝王。
“皇上若是觉得不妥,那还是算了。”
荀宁说得专属护卫队,其实是一种特种兵。这种队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建立起来的,如果赵顼要建立,那就一定得按照荀宁的想法来做。严格选拔进入这种队伍的人员,兵器武器之类的,都得由荀宁自己亲自监造和配发。
作为一个现代人,又是兵工专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不用自己的知识去改造这个时代呢?
不过,现在很明显还不是提这个的时候,毕竟赵顼那种帝王心思,实在是太强了。
“先把眼前的事解决吧,等过了这一阵子的风声后,再做决定吧!”
“好!”
荀宁与赵顼一直聊到深夜,直到那个时候,荀宁才回到已经完工的状元府中。
“公子您回来了!”
进了府中,苏瑜的一声问候,饱含了思念之情。
“进屋闲叙吧!”
冬日的深夜,还是十分寒冷的,暖和的中堂,加上苏瑜等一众人的嘘寒问暖,让荀宁再次感受到了家庭的美好。
“眉州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收尾了。明日正好赶在了朝议的日子,朝堂上必然会起一阵风波。”
苏家等人现在已经搬进了状元府,这在汴梁城里算是有了个安家落户的地方了,进了屋以后,荀宁就与众人围坐在火炉旁闲话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
“余三刀被我私斩,朝廷中的众臣必定会以此为借口来弹劾我的。再加上我去擒拿了皇亲赵世居,现在的状况,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
对于汴梁城里的保守派与变法派,荀宁还是多多少少有所了解的。他不用做过多的揣测,也能知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这些日子,多亏种诂一家的照应,否则的话,也不会如此安稳。”
苏恭将这些日子在汴梁城里遇到的事情,一一讲述给荀宁听,其中包括梁家、潘家等家族人的刁难。
对于此,荀宁一一记下了,他自然明白,这些人是在针对自己。
“无妨,我回来了,一切都将会不同了。”荀宁的神色变得很冷峻,尤其是在斩杀了郑强以后,他更是如此,“荀家是刚刚建立的,等过一阵子,我会让他们知道荀家的厉害。”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这些日子,塞外传言,说是辽国在集结兵马,皇上有意要调遣种诂出镇雁门关。”
这一回,苏恭的话,让荀宁有些意外。他今日在皇宫中不曾听赵顼提到此事,想来还在他的考虑之中。
“辽国派遣兵士刺杀皇上,皇上一怒之下,停了对辽国的岁贡。辽国要对大宋用兵,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荀宁思索了一番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现在各方面的态度不明朗,尤其是在眉州李新叛乱一事上,荀宁离开汴梁城已经太久了,他所能做的只有静观其变。
一家人闲话到后半夜,方才各自散去了。
荀宁并没有直接入睡,而是走进了书房,抬笔写下了一封奏疏,上面记载着这些日子以来自己的经历。这封奏疏,他写的很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事情,从眉州余三刀祸害百姓开始,到李新叛乱,再到陈石率领禁军平定青云寨,直至荀宁到秀州擒拿赵世居。
深夜的时候,汴梁城又开始下雪了,荀宁打开了窗子,望着外面纷纷飘落的雪花,不禁喃喃自语:“按照约定,陈石应该也要来汴梁城了吧?明日,希望一切都顺利吧!”
与此同时,一辆马车从汴梁城的南门急速驶入,它沿着汴河旁边的一条大道,径直往王家府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