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听到的时候笑的错点从马上摔了下来。她那一群小弟一直把她当大哥,也坚决不承认自家老大是嫁出去的一方,所以暗地里每次提及纳兰泽时便成了大当家娶回来的。
笙歌接着问他,手下人还说了什么?
刘星义愤填膺,似乎感同身受。“手下人还说纳兰公子恃宠而骄,嚣张跋扈,整日里寻思着与大当家您作对,这都快爬到了您头上了作威作福了。应该敲打敲打”
敲打?这不是古代后院里主母警告后院各位妾室的词么?想象一下纳兰泽一身主母装扮,拈着兰花指,漫不经心的吩咐人好好敲打一下后院众女的场景。
笙歌这次是真的笑倒在地了
“……”刘星一头雾水,看着这个女人笑的毫无形象,脸上难得有了丝迷茫。
笙歌笑过后,扶着路边的树站了起来,素手一挥颇为潇洒。
“告诉兄弟们,姑爷如此性情,都是我宠的,无需担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宠爱也如此般,翻不出天去。
“什么性情?”突然出现的声音让笙歌未尽的话卡在了喉咙里
“咳咳咳,你怎么在这?”人生最尴尬的事情之一,就比如此刻,在背后论人被人当场抓获。笙歌尴尬的笑了下“你不是在去校场了么?”
纳兰泽被刺杀的时候,因为武功不高错点死在那几人手里,后来虽然没死,但是却是被笙歌这个女土匪绑了去,所以对于自己不强的功夫,纳兰泽一直耿耿于怀。
风云寨的校场上有位笙歌抢来的武学先生,到底是有些真才实学的。纳兰泽发现后便一有空就泡在校场上跟着武学先生学招式。
纳兰泽本身便是练武多年,所以不用从最基本的马步开始学起。武学先生又难得碰到个比别人优秀的练武面子,所以恨不得倾尽所有。当半年过去后,纳兰泽的功夫倒也真的突飞猛进,就连笙歌在对上了他后,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放倒他。
当然,这个打不过一定不是笙歌能和颜悦色得与纳兰泽友好和谐相处的理由。
“秦先生说已无招式教我,平时多练习就可”秦先生便是那位武学先生,唤秦时。
纳兰泽站在笙歌不远处,大概是因为回京日子将近,他慢慢的开始穿回了长袍。
好一个翩翩公子,如玉少年!但是偏偏嘴巴毒的像抹了鹤顶红。
纳兰泽回了话,见笙歌看他。随即打量了自己一番,并没有衣着失礼,有些一头雾水。但还是没忘了先前笙歌貌似在议论他
“笙歌还未回答我的问题,你说我什么性情?”
听他正儿八经的问,笙歌翻了个漂亮的白眼“说你嚣张跋扈,说你天理不容。”
刘星“……”
纳兰泽闻言倒是没有如之前一般逮着机会反唇相讥,只是淡淡的看了笙歌一眼,不咸不淡的接了句“你宠的”
噗,笙歌倒是小看了纳兰泽能屈能伸的程度。若这句话放在以前,他定然是拍案而起跟她好好理论一番。反正男人的面子问题是绝对不是小事,哪能像此番淡定的用她的话来堵她。
刘星站在一旁听到这一句,颇有些玄幻。莫非纳兰公子如此性情当真是自家老大宠出来的?
“回去吧,告诉兄弟们少说话多做事,别一天如个阿婆一般八卦你老大的私事”笙歌拍拍刘星,虽说自己没什么可让人八卦的,可到底被人当做议论的对象,笙歌心里还是别扭的。
刘星走的时候一脸欲言又止,大概还是要劝她不要沉迷男色,玩物丧志,给人宠的不知天高地厚。但是碍于纳兰泽在场,他一腔忠言堵在了喉咙里,不见天日。
笙歌大概知道他要说什么,坏心思的摆了摆,颇有些为生活低头的委曲求全感“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没有办法,姑娘我惧内”
刘星“……”
纳兰泽“……”
刘星干笑了两声立马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笙歌捋了捋头发,风吹过多了些潇洒肆意。等候被怼,哪知纳兰泽只是看了她一眼,然后目不斜视的走开了。
留下笙歌一脸莫名“良心发现了?”居然不回怼?
……
京都传来消息,老皇帝听闻西都有神医现世,神医有神药可助长生,所以皇帝亲自赶往,朝中唯有国师沈良坐守。
烧了手中信,笙歌坐了下来问纳兰泽“国师是谁?”
“国师沈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皇帝心腹,把持了大半的朝政,态度不明”
笙歌不解“此话怎讲?”
“国师把持了大半朝政,应该说是野心勃勃,可是沈良态度很奇怪”
“嗯?”
“这个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就是感觉,沈良这人对我们来说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
“他是站在自己一边的?”
纳兰泽恍然“对,就是这样的,沈良做事随心,他掌握大半朝政,面见圣颜都无需见礼。按理说他应该有所野心,可是他的态度却是很淡然”
笙歌挑眉“佛系国师?”
纳兰泽摇头否定“国师不信佛”
笙歌“……”
罢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说不清的事情到时候亲自探查一番就可,何必纠结于此。
可是眼下,他们要如何回京?若是低调入京,那如果被老皇帝察觉,依照他能对自己儿子赶尽杀绝的态度,他们肯定要面临各种打探刺杀。
笙歌一拍桌决定“高调入京”要让全京都的人都知道大皇子归京,老皇帝虽然丧心病狂,可依照他每次杀人都有一个漂亮理由的作风,肯定在意天下人对他的看法。如此一来,老皇帝也会斟酌一番。
纳兰泽细想了一下,觉得此法甚妙。可转念一想,造势需要一定时间。笙歌也考虑到这一点,回屋写了封信,放了信鸽,叮嘱纳兰泽,无需担心。
纳兰泽好奇信中写了什么,笙歌勾了勾唇,既然京都中有打探的人,那定然有消息网。只要写信让那边的人把大皇子归京的消息散播出去,待他们到达京都,想必已经发酵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