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相信女人,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这句殷素素临死前对张无忌说的话,贯穿着整部书,也是张无忌一生跳不出去的坑。
《倚天屠龙记》和《射雕英雄传》属于一种类型,都是气势磅礴、场面壮阔的宏伟画卷。可秉烛夜读而不知东方欲晓,可心摇神夺而不知美味佳肴,可生砥砺之心,可去荣辱之念。
但《倚天屠龙记》在“射雕三部曲”中,层次更为丰富,写人言情更加惟妙惟肖。
在金庸小说中,人物之多姿多采,唯有《倚天屠龙记》可与《天龙八部》媲美。金庸写此小说,不仅出场人物繁多,令人目不暇给;而且独具个性者不胜枚举。武当七侠,魔教二使者与四大护法,赵敏、蒙古高手,三派人物,旗鼓相当,以人出戏,这是《倚天屠龙记》的妙处之一。
第二,《倚天屠龙记》写情,实不在《神雕侠侣》之下。写张无忌与殷离、周芷若、赵敏、小昭之间的瓜葛,可视为以后写段正淳与韦小宝的尝试之笔。至于杨逍与纪晓芙、何太冲与班淑娴、王难姑与胡青牛,都写得一波三折,在迂回变幻中见出儿女情长。即使只是神龙一现的何足道,也显出金庸不愧为写情之高手。
《倚天屠龙记》最震撼人心弦的,是作者巧妙运用情节去表现那种无奈的悲剧氛围:
写俞岱岩无辜被金刚指断其四肢;
写张三丰七十高龄为救稚子委曲求全;
写殷素素改邪归正后难以求生;
写殷离苦练蜘蛛手;
写朱长龄父女假戏真做;
写张无忌被撵下明教教主之位。
这种种场面并非兵刃相见,而又比刀光剑影的拼死一搏更叫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
通过个性与偶然性来展示人生世界的复杂性,这一点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上乘表现。
纪晓芙被迫于杨逍,又为女儿取名不悔。
周芷若明明爱上张无忌却要与张无忌为敌。
谢逊因妻子被辱而充当制造武林惨案的凶手。
这种偶然中的必然,人性中的复杂与难测,都是过去的武侠小说中很难见到的。
《倚天屠龙记》的不足,与第一主角张无忌的天性有关。张无忌与其父张翠山一样,还缺少一种大英雄的光彩。他们在爱情上的表现,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他们在事业上的必然失败。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屠龙刀,倚天剑这两件兵器来写的。“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是小说的线索和关键,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秘密。大家只是纷纷争抢只不过是冲着“武林至尊”这几个字来的。
巧合的是倚天剑一开始实在所谓的名门正派峨眉派手中,而屠龙刀则是在“魔教金毛狮王谢逊”手中,这一正一反,正是在曲折的过程中,最后到“合”的世界,这个合正是民族和人性良知的回归。
倚天剑和屠龙刀只是人众追求的权利,而我们数年间徘徊的只是自己的良知附近。我们最终应该明白,“邪心生邪念”
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
说道《倚天屠龙记》不得不承托出“情”字。不像金庸《神雕侠侣》的黯然的问道:“问世间情为何物”,也不是《笑傲江湖》的道家风范的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爱慕不顾正邪。
本书的主人公张无忌的性格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张无忌一直在徘徊不定,只好处处随缘,碰到谁就是谁。也许他连自己深爱谁都不知道,难为他身为一教之主,在社会江湖上处于顶级地位,却又怎么做出坚定地决定。无论怎么说,对于张无忌这个影射文人和所谓的“侠士”的暗讽意义正在于此,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韦小宝的人生。
对于周芷若,从周芷若自身来说是“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得到你的承诺。”
他谨遵师命,却也犹豫不决。如果当时张无忌和她拜堂成功了,她是否会放下那些所谓的正义呢?而小昭,则是“无论如何也要守得公子平安周全”他一心一意的照顾无忌公子,但最后她确实不得不走,因为这个犹豫公子也不会选她吧。所以小昭还是一个好结局的。
殷离爱上的是那个傻傻的珍惜她的曾阿牛,可以说她是执着多情的“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那个曾阿牛”对于殷离她的“不是张郎是张郎”也为张无忌解决了困扰。
而我们最后成功的赵敏“无论什么家国大事,无论什么名族大义,我都要与你在一起。”这是情节的必然,也是伟大的舍弃,正是这种舍弃才使得他们在一起。最后的那个愿望只是“画眉”不得不说让我们看到这个机灵活泼的女子对张郎的爱慕。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女子们自己的抉择才使得最后情有所终,而张无忌却做得很少。
张无忌这个人的性格,应该说是金庸最贴切真实生活的人。他给我们一种亲近感,让我们感觉到他除了那身卓绝的武功外,就彻底的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烂好人。
他的这些性格注定了他不是称王称霸的材料,他当时身为明教的教主,他可以说是身负着重建大好河山的大任,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如果他有霸气的话,他最后完全可以成为万人之上的帝。
但是在小说的最后,他心爱的人赵敏的失踪,在他眼里却明显比天下任何战事都重要的多。他可以做事绝不“有违侠义道精神”,但是他也缺少侠之大者之气魄,他是可救一人之急,却不可救一城之急,救天下的人之急。
这些注定他只能成为一个仁慈的大侠,而不是一个王者。
一个本身普通的人从平凡中而来,经历过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件后,又在平凡中而去,这不就是太极功夫中阴阳变化、刚柔相际的圆转之意和哲学道理吗?
可以说《倚天屠龙记》是关于正邪、善恶的讨论,人物丰富与复杂,以谢逊的故事最为典型。
谢逊一出场,恶名昭著,甚至传出打死少林高僧的消息,可以说是江湖头号大魔头。到了冰火岛上后,谢逊眼睛被殷素素弄瞎,整日抱着刀思索其中的秘密。直到张无忌出生后,謝谢逊变成一位慈祥的父亲。
当他讲述自己一家的惨剧时,读者不由同情起他来,遭遇如此巨变,不变才怪。张翠山一家三口离开冰火岛,谢逊极力支持。他完全明白自己将面对怎样的孤单,张翠山他们走后,留下谢逊在岛上自生自灭。到结尾处,谢逊忏悔生平罪孽,自废武功,请受害者家人随意处置自己,显出英雄本色。谢逊和明教一样,在悔过中重生,少林
高僧感于谢逊的磊落,收他为徒,心灵重获宁静,谢逊找回自己走失的理想。
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为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段经文号召教众牺牲自我,拯救世人于水火,这种救世主教旨控制的组织。
然而,为善除恶,说起来很容易占据道德高地。善、恶怎么辨别,如何为善除恶,这段经文什么也没说。什么事善什么事恶。如何归结,如何解释,也许张无忌用自己的一生在化解仇恨,最终也要隐居逃离江湖。
我们不知道如何区分,那就凭着自己的良心做出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