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军队始终打不赢游牧军队,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WWW.noveldh.com
什么游牧民族骑射厉害,什么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这些理由都是见鬼的,不是问题的本质。
这个本质问题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只有毛伟人才是万年一出的绝代英才,他老人家的洞察力一针见血: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才是伟大而英明的论断,放之四海而皆准。
游牧民族之所以厉害,就是他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占地盘。
呼啸而来,干掉你的一批生力军。呼啸而去,让你摸不找头脑,而他保持了实力。
如此循环往复,三五年之间,就把你的国防力量消耗一空,整个江山都是他的了。
游牧民族一旦在某一个地方坐了江山,开始在那把椅子上称孤道寡,眨眼之间就会败亡。
李宪召集会议,首先解决行政、民生问题,就是为了给自己更多时间,好好推演一下自己未来的军队建设问题。
几个小组都在讨论,而且争得不可开交,但是李宪把自己关在房内,两天两夜都没出来。
知情人都明白,自家公子就是最伟大的“睡神”。只要公子睡醒了,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这才叫“旁观者迷,当局者清”。所谓有苦自知,说的就是李宪。
别人都以为他在房间里面安然高卧,实际上他两宿没睡。对着墙壁上的地图枯坐两天两夜,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没有巨大的恒心和毅力,绝对不可能办到。
李宪考虑的就是军队建设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短期目标的问题。
说到底,应付接下来的金兵南下,不过是一个很小的短期问题,李宪伤脑筋的不是这个。
金兵再厉害,它也没长翅膀。东面已经没有出路,北面冰天雪地。东北两方面都是死路,那就只能在其他方向寻找出路。
西面广袤无垠,但除了草原之外,要啥没啥。南面大宋腐朽不堪,金钱美女还一大把,所以金兵绝对南下攻打大宋,除了傻子不知道。
铁定会发生的事情,李宪从来不会浪费时间。
第二部分,就是长期目标的问题,也是李宪伤脑筋的问题。
一支军队组建起来之后,就会形成自己的作战风格。(www.noveldh.com$>>>‘糖’小‘說’)风格一旦确立,再想扭转可就难了。
在一般人看来,只要把人召集起来进行一番训练,然后发放武器,军队就有了。
但李宪两世为人,而且还是职业侦察兵,看问题当然不会如此肤浅。
建立一支军队,首先要明白这支军队是干什么的,它的最终任务是什么。
军队目的不同,组建的兵种就不同,作战效能也不同,作战模式当然也不同。
“二十世纪的军队建制肯定不行,因为武器装备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李宪首先否定了二战时期的军队组建模式。
过去的几次血战,证明李宪原来的设定是错误的。一个营一千多人,无法独立承担某一方面作战任务。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通讯手段太差,任何一支部队都应该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贻误战机。
如果像大宋朝那样,发现敌情之后还要请示朝廷,等待英明神武的皇上下旨,那不是黄花菜凉了,而是尸体都烂成泥了。
“大宋是人类历史上最腐朽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没有丝毫卵用。”李宪也否定了现如今的军队构成模式。
大宋军队的军官,设定了几百个晋升台阶,其目的就是要把武将打翻在地,还要踏上一万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李先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走自己的路。
必须另起炉灶,建立一支“类现代化”的军队,能够遂行各种复杂环境的战斗任务,而不必事先请示。
“取消师级、军级,直接实行军团制,基本作战单位是营级。但是目前的营级编制不合适,人数至少要增加一倍,达到两千人以上。一个军团下辖五到六个营,总兵力达到一万二千人左右,一般的敌人就啃不动了。”
说是这么说,这个军团制应该如何编组,最高指挥官应该如何确定,就更是一个伤脑筋的大问题,
说白了,李宪对于应该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谁,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一个军团就是一万多人,不是开玩笑的。这个年月的人都想当皇上,野心家层出不穷。
军队乃国之重器,岂能轻易授人?如果碰到一个类似赵匡胤那样的无耻之徒,口中喊大哥,手里摸家伙,给自己来一个黄袍加身啥的,想哭都找不到坟头。
像后世的蒋某人那样,给每支部队里面安插什么军统监督,分什么嫡系庶出,最后的结果就是离心离德,所有军队都是一盘散沙,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如果将领真有反心,就算安排人监督也没有用,无非是多死几个人,根本不能扭转局势。
考虑来考虑去,李宪还是只能把手下的将领拿出来比较,忠诚度排在用人的第一位。
好在手下的将领都是自己带出来的,而且年龄不大,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看来个人崇拜还需要加紧,在这个神明至上的年代,民主制度人们根本无法接受,完全依赖人格魅力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经过一番比较,李宪总算是确定了司令部直属军团、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的指挥结构。
基本编制:每个营两千二百人,一个团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两个营,合计四千九百六十人。标准军团下辖三个团六个营,总兵力一万六千余人。
司令部直属军团:军团长李宪(兼),副军团长牟长霞、李天成。司令部:东团堡。下辖两个混编团:
警卫团(不定编):团长薛沁儿,副团长姜四娘。下辖内卫营(女兵)、第六营(少年)、教养营(儿童)、郎中营、匠做营、白云山庄、兰花山庄。
混成团(7200人):团长胡皋,副团长高成。属于最后的战略打击力量,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通信连、侦察营、特种营,炮兵营。
第一军团(16560人):军团长李宪(兼),副军团长萧焯。司令部:飞狐县。下辖三个团六个营:
警卫营(1680人):一个护旗连、一个侦察连、两个骑兵连、一个通信连、一个医护连。
第一团(4960人):团长郭小乙,副团长慕容熙。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一营,骑射营。驻扎平型关。
第二团(4960人):团长方杰,副团长司行方。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四营,第七营。驻扎倒马关。
第三团(4960人):团长(暂缺),副团长韩猛。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八营,第九营。驻扎紫荆关。
第二军团(16560人):军团长萧芸娘(兼),副军团长张彦、金永炎。司令部:灵仙县。下辖三个团六个营:
警卫营(1680人):一个护旗连、一个侦察连、两个骑兵连、一个通信连、一个医护连。驻扎灵仙县。
第四团(4960人):团长阎方,副团长郭全忠。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二营,第五营。驻扎弘州城。
第五团(4960人):团长祁三郎,副团长赫鲁燥。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十营,第十一营。驻扎广陵县。
第六团(4960人):团长敖季虎,副团长慎洽。下辖一个护旗连、一个警卫连、第十二营,第十三营。驻扎定安县。
经过这次大整编,韩云山的飞狐第三营全军覆没,无一生还,被撤销编制,这也是后世的惯例。
李宪为了不打击下面的积极性,对外解释:飞狐第三营,永远属于韩云山和那些战死的兄弟们。
考虑到军队重叠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步取消的还有弘州城城防营、飞狐县城防营。今后的地方管理,就交给未来的公安局警察。
自此,飞狐军对外承担主力作战任务的部队,就是两个独立军团,总兵力三万三千余人。
李宪之所以推翻了原来一厢情愿的“四四制”,而是采用扩大营级规模,每个团只安排两个营,就是考虑到通信问题。如果作战单位过多,根本无法协调指挥,一旦分散就放了鸭子。
现在集中起来之后,每个营两千二百人可以单独作战。一个团两个营近五千人,就可以独立承担一次大的战斗。
至于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实际上变成了补充兵团,或者叫做教导兵团,兼顾总司令部的保卫任务。
因为炮兵营的存在,直属兵团当然也是一支威慑制衡力量,所以司令部放在东团堡,可以同时增援第一、第二军团的战斗。
李宪选定东团堡作为直属兵团司令部所在地,也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开阔地形,还有四周容易封闭的优势,为接下来的大量武器试验营造一个秘密环境。扩编之后的侦察营、特种营,就承担着保卫东团堡的重大任务。
第二天下午,李宪召集所有参加会议的将领,宣布了这个大整编的命令,并且要求在会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把行政、民生、军队的问题考虑成熟以后,部队的整编工作、未来的大练兵工作,李宪全部交给了“整编整训工作小组”:组长萧芸娘,副组长牟长霞、张彦、萧焯、金永炎。
至于李宪本人,特别向“整编整训工作小组”请假两个月。
并且和上次一样宣布了一条规矩:军队的事情找萧芸娘,地方的事情找唐浩然,有事没事别找我。
萧云娘只能叹气:“谁不想当甩手掌柜呀,我也想。可是没办法,我们天生都是苦命。也不知道我们这位神秘的公子,这次又要弄出什么惊天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