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五主 第183回: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大隋王朝,朱長孝,免费小说导航

六世五主 第183回: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
就在李世民立足未稳之时,塞北突厥部的颉利可汗召集草原各部盟,会兵二十万众,举兵南下,突破长城,直逼长安。

消息传到后隋,六岁的隋王杨政道尚在蒙童,拿着这个消息大喜不已,以为复辟大隋有望,在定襄行宫又喜又跳,给太皇太后萧珺诉说了天下大事。

慕容遐、康苏密两个大臣,也频频点头,觉得这是趁机南下,复僻大隋的千载良机,惟有靠在座椅上的萧珺老成持重,闭目凝神,看也没看杨政道,只是闷声问道:“好什么呀?”

杨政道一愣,起身答道:“九州四海,原本大隋江山,如今颉利可汗举兵南下,时机成熟,正可复辟大隋。”

萧珺微闭二目问道:“政道啊,你知道九州四海翻个天,要死多少人吗?”

这一问连康苏密、慕容遐也有些懵头,没想到这位隋炀帝的遗孀竟然向杨政道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孙儿不知,请太皇太后教诲。”杨政道恭恭敬敬向萧珺欠身作揖。

萧珺这才睁开双眼,在靠椅上坐正,手里拄着龙头手杖,看着杨政道说:“都好好想想吧,这才消停了几年,又要打仗,哀家是再也不想见天下大乱了。”

旁边的康苏密右手捂心,躬身问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启禀太皇太后,此番南下,机遇千载难逢,大汗已发调令,不可不出兵相助。”

萧珺目光转向康苏密,这个突厥将领,虽说对萧珺毕恭毕敬,但终究还是颉利可汗的心腹人物,后隋朝廷对康苏密也是且用且防范,只见萧珺意味深长的说道:“将军是突厥部将领,相助大汗理所应当,可是哀家只有三万汉民,刨去老幼妇孺,还能有多少拿出手的兵马?”

“这……”康苏密迟疑片刻,又道:“虽说如此,但按兵不动,恐被大汗怪罪,不如末将率定襄突厥骑兵,前去增援,日后也好答复大汗。”

“唉……”萧珺长叹一声,拄着龙杖站起身来,康苏密、慕容遐赶忙过来搀扶,萧珺摆了摆手说道:“如今哀家是既不想看汉人战死,也不想看突厥人丧命,从大隋到大唐死了多少人?”

萧珺望着窗外,感慨良深:“长城内外,辽东江边,大江南北,太行东西,你们算过没有,年年白骨摞白骨,岁岁孤魂遇孤魂。”萧珺转过头来又道:“不打啦,再也不打啦!”

杨政道眼巴巴望着皇祖母,一言不发,只有康苏密上前一步,问道:“太皇太后,那大汗调兵的文书,如何答复?”

萧珺沉思良久,说道:“你把萧嗣业给哀家召来。”

“遵旨。”

康苏密转身出去宣萧嗣业,时间不长,萧嗣业跟着康苏密来到御书房,拜见了太皇太后和隋王,作揖问道:“皇姑奶奶宣侄孙儿有何旨意?”

萧珺道:“大汗打进长城了,哀家想求大汗议和退兵,你去给做个使者吧。”

众人一愣,这萧嗣业才一十二岁,从未见过什么大世面,慕容遐言道:“太皇太后,皇侄孙才十二岁,赶往前敌,未免年纪太小吧?”

“不小了。”萧珺道:“哀家这么大的时候都能在江陵城要饭了,先皇帝十三岁就带兵了,他不算小了。”

康苏密道:“末将愿同皇侄孙同去,以保万无一失。”

“免了吧,还是让慕容遐陪着去吧。”萧珺看着慕容遐、康苏密,又言:“若是交战哀家定派康苏密,此番是议和,还是让个汉臣前去更好。”

康苏密道:“太皇太后,此次南征,机会千载难逢;倘若放弃,何日才能复辟大隋?三思啊。”

慕容遐也跟上说道:“是啊,太皇太后三思啊。”

萧珺摇了摇头:“二十万突厥将士,拼光了也就杀到长江北,大汗收不了天下。华夏九州比你们突厥人想象中大的多。”

萧珺又挥了挥手,转身离去,众人不敢顶撞,只得遵从懿旨。

康苏密、慕容遐告安退去,外人离开。萧珺才又坐下来,看着杨政道、萧嗣业两个孩子,说道:“政道啊,你以前有个哥哥名叫杨侗,临死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愿自今以往,勿复生帝王家。’大隋皇帝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你记着当皇帝不是好事。”

“孙儿记下了。”杨政道说。

萧珺又对萧嗣业说:“这次姑奶奶让你做使者,就是因为你爷爷还在大唐,咱大隋和大唐本来就是一家,身处异域,但一脉相承。不能因为谁当皇帝,就只知道打呀、杀呀,要想想亲情,等到了姑奶奶这个年纪你就明白了,有个亲人比什么都好。”

萧嗣业抱拳作揖:“皇姑奶奶放心,侄孙儿此去关内,定能不辱使命。”萧珺看着两个孙辈的孩子听话,这才有所安慰,绽出丝丝笑意。

两日之后,定襄城南门外,伞盖蔽日,旌旗招展,许久不摆的皇室仪仗,又展现往日威风。皇侄孙萧嗣业,将军慕容遐带了五百侍卫,列队候命。

太皇太后和隋王杨政道的御辇缓缓出城,左右宫人搀扶萧珺下了车辇,萧嗣业与慕容遐来到近期,施礼拜谒。萧珺道:“嗣业呀,姑奶奶封你为车骑将军,此番出使,不求胜负,只为议和,还百姓一个太平,你二人要牢记于心。”

“侄孙儿谨遵太后懿旨。”萧嗣业道。

萧珺又对慕容遐道:“慕容将军,老成持重,帮助嗣业,勿负我心。”

“太皇太后放心。”慕容遐、萧嗣业二人告别萧珺,率五百骑兵一路南下赶赴渭北大营。

颉利可汗一路披荆斩棘,连战连捷,正在中军宝帐大宴各营主将。饮酒正酣,忽然一个校尉匆匆来报:“启禀大汗,隋主杨政道派萧嗣业、慕容遐前来会师。”

“好!”颉利可汗把酒盏往桌案上一墩,喜道:“草原诸侯会盟,何愁大唐不灭,快宣萧嗣业、慕容遐。”

过了少倾,萧嗣业、慕容遐二人一前一后,入中军大帐拜见大汗,颉利一看为首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迟疑问道:“快快免礼,今日会师六军,不知二位带来多少兵马?”

萧嗣业道:“回禀大汗,奉太皇太后懿旨,领五百护卫前来会师。”

“五百?”颉利惊问,左右众将也是惊愕万分,颉利可汗问道:“定襄兵马少说也有两万,为何只派五百护卫?”

萧嗣业道:“太皇太后命我为使者,恳请大汗终止讨伐,罢兵修和。”

“一派胡言!”颉利可汗把脸一沉,双眉倒立,说道:“本汗举兵南下,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岂能半途而废?”

一看颉利可汗脸色动怒,慕容遐赶忙说道:“大汗勿怪,太皇太后担心百姓受难,将士死伤,不忍杀戮。”

提及萧珺,颉利可汗心中不觉回想起当年自己与萧珺也有几个月的夫妻之情,心中的躁怒,也略有缓和,嘴上不再训斥,信誓旦旦对二人说道:“唐兵早已闻风丧胆,三日之后,本汗将冲过渭水,直捣长安!”

颉利可汗把萧嗣业、慕容遐带在身侧,率二十万军,兴兵南进,不到三日,便抵渭水河畔。

长安城内的百姓,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自唐高祖李渊收复西京长安以来,关内已远离战乱多年,许久不见有哪路劲旅能举兵犯阙。

现如今突厥部的二十万铁骑挥师南下,兵临渭水,让太平繁华的长安城骤然战火熊熊,乌云密布。

大唐的文武臣子齐聚大殿,个个面色凝重,焦虑万分,此次突厥进犯,是大唐开国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唐太宗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心如刀割一般,倍感焦虑,一筹莫展的看着文武百官,心里盘算着退敌之策。李世民道:“尉迟恭今率精兵激战泾阳,长安兵力空虚,只怕难以抵挡,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丞相萧瑀奏道:“如今突厥拥兵二十万,势头正望,老臣以为自古兵不厌诈,不如布下虚兵,哄骗颉利可汗。”

房玄龄劝道:“启奏陛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日若能立盟议和,隐忍数年,韬光养晦,必能反攻突厥,一雪前耻。”

“二位爱卿所言,正和朕意。可是又如何议和,突厥大军打到朕的家门口,长安有多少家底能与颉利可汗议和?”

房玄龄道:“微臣记得三年前,陛下奉先皇之命,收复晋阳之时,曾与突厥部遭遇,那时萧珣大人为使者,促成议和,如今之计,还需萧大人亲往。”

“朕也曾闻,前朝的萧氏遗属尚在漠北,突厥人倍加尊崇,朕就令萧珣、萧瑀二位爱卿陪朕同行,无论如何也要唬住突厥。”

“遵旨。”

李世民立刻传令,命长安城中将士,多备旌旗,宫中太监扮成兵士,在渭水南岸,布下疑阵。这才引出:

故布疑阵唬强敌,祖孙重逢更传奇。

白马立盟传千载,罢兵议和渭水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