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租住的房子,已是凌晨四点多了,刘一山疲惫地把自己扔在床上,却是毫无睡意。
躺在床上发了一会呆,他翻身坐起来,从冰箱里拿出两瓶啤酒,坐到电脑桌前,打开了电脑。
在百度中,他输入了《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这几个字。
跟每一次输入这几个字的结果一样,所有对这本书出处的描写,都与一本书有关――2001年的一本畅销小说《沧浪之水》。
甚至于他不知道,这本叫做《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的书是真的存在着,还是只是《沧浪之水》的作者杜撰出来的。
可是这本书,现在就实实在在地放在他的抽屉里!
这本书出现在他面前的方式,与《沧浪之水》中出现在主人公面前的方式简直是如出一辙:都是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的,而同时发现的,还有父亲的一张自画像!
甚至于,发现这本书的地点,都是一模一样的:一个被放置于高处,很久都没有人动过的皮箱的底层里,深红色的绒面有一侧被刀割开,他的手慢慢地伸进去,摸到了一个薄薄的册子,拿出来,是一本书。(WWW.noveldh.com)
书的封面,已经变成了灰黄色,上海北新书局民国二十八年出版的――与《沧浪之水》中说的时间与出版社的名字,都是一模一样。
他轻轻地书翻开,第一页,是孔子像,左下角写了“克已复礼,万世师表”八个钢笔字,那是父亲的笔迹。(WWW.noveldh.com)
再翻一页,是孟子像,和第一页一样,父亲写下了八字评语。
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一共是十二页,十二个人。
他看着这些画像,血液一股一股地往他头上涌,浑身也筛糠般地颤抖着,一种朦胧而又强烈的感情冲击着他的头脑,他自己也不能确切地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他准备把书合上的时候,发现最后一页,还有一张纸,是一个年轻的现代人的肖像,眉头微蹙,目光平和,嘴唇紧闭,他仔细地辨认,才发现那是年轻时的父亲。
下面有一句话:刘禹自画像,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再下面,是一行钢笔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那本书中记载的是一模一样的,甚至于他看到画像的感觉,也跟书中描述的一样!
只不过,书中的‘池永昶自画像’,改成了‘刘禹自画像’――池永昶是书中主人公父亲的名字,而刘禹,则是刘一山父亲的名字!
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但是在他发现那本书的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告诉他:离开家乡,到x市去!只有到了那里,他才会找到答案!
他不知道这个声音是从哪里来的,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笃定地认为在x市会找到答案。
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到过x市!
甚至于那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答案可找――因为那时候,他还没有看到过《沧浪之水》,也不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那本书,是在他到x市两个月以后才出版上市,并在第二年才开始畅销的!
…………
一星期以后,刘一山没有告诉任何人,离开了家,踏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然后,在省城,坐上了开往x市的火车。
随身带着的,除了几件衣服之外,只有父亲留下的十几本日记,和那本夹着父亲自画像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