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张掖郡而言,酒泉就要幸运的多了。
攻打酒泉郡的兵马,乃是羌族内,除首领姚士祥之外的二号大将.无弋[yì]剑,所率领的两万偏军。
因为姚士祥早年间在关中军任职,而且与郭淮私交很好,因此在出征之前,他就曾告诫过无弋剑,尽量少造杀孽。
姚士祥曾经跟他们说过,将来即使自己打下了雍凉二州,也需要人力来恢复生产,如果只打下了一片焦土,人都杀光的话,那么对他们而言,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在这大争之世,不是说看谁的底盘大,而是看谁手中的人口更多。
当年孙权、刘备与朝廷对峙之时,益州和荆扬二州的土地加起来,并不比朝廷所在的北方各州领土少到哪里去。可最终朝廷能够成功的平叛,则是因为北方的人口是吴、蜀两国加起来的两倍之多。
是故,姚士祥在攻打雍州刺史府所在的金城郡之时,也曾事先多次派出使者劝降刺史.娄槐。怎奈娄槐此人过于刚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后来,州府.允吾城被羌兵攻破的时候,刺史.娄槐竟然选择了坠城自尽。
而为了表示对这位刺史大人的尊重,姚士祥并没有毁坏和侮辱他的尸身,反而用了很高的规格,将他好生安葬了。
而且即便是攻进了允吾城,姚士祥也没有像其他胡人那般烧杀抢掠,反而命令部下严格的约束各自的军队,与民秋毫无犯,甚至还斩杀了数十名趁乱抢掠的兵士。对于那些放下兵刃投下的兵士,也没有为难他们,最终也只是收缴了他们的兵刃,将他们收押了起来而已。
这或许也是因为,姚士祥早年在关中汉军营有过从军的经历,受汉军中的影响比较大吧。毕竟当时的正西将军.夏侯渊,以及他手下的诸如张郃、郭淮等人,都是爱民如子的好将领。
而无弋[yì]剑和他的部下们,受到了姚士祥多年来的熏陶。再加上,羌人各族与雍凉汉人,有着经久不衰的经商贸易。所以他们相对鲜卑、羯族人而言,对汉人百姓就要温和许多了。
甚至为了劝降武威的凉州刺史.邓艾,无弋剑在得到了姚士祥的首肯之后,更是把酒泉太守.骆和给放了回来。
而酒泉郡和金城郡,也成为了众多沦陷的州郡当中,为数不多幸免于难的两郡。
不过姚士祥和无弋剑恐怕也没想到,正是因为今日他们的善意之举,才为日后穷途末路之时的自己,留下了一条活路。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啊。
......
益州的情况,在众多叛乱的各州里是最好的。
那是因为益州西面乃是数千米高的寒原,寒愿高苦,即便是羌人和氐[di]族人,也不愿意在这种不毛之地生存。
益州东面乃是江陵王.曹植所镇守的荆州,南面乃是大司马.曹仁所驻守的交州,即便是好生叛乱的南中之地,如今也有南中大将军.邓芝所率领的三万旧蜀军镇守。
因此,益州所面临的,只有北面氐族首领.符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万年所率领的三万大军。
符柔万年也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在他率领大军攻破了蜀地郡和阴平两郡之后,即便他距离成都已经仅仅只有二三百里之遥了,却也没有继续进军。反而派出了自己麾下的精兵强将,把守住各个险要碍口,成防守之势。
镇守成都的益州牧.钟会他自然是了解的,次子虽然年少,可当年领一偏军偷渡阴平七百里,奇袭拿下了成都。今日虽然自己也已经拿下了阴平,可他知道就凭自己手中的这两三万人马,是绝不可能拿下城高墙厚的成都的。
更何况钟会的身边,还有一个身经百战,且颇有威名于雍凉之地的平西将军.郭淮。
因此,他也只能被动的防守,待鲜卑轲比能和羌族姚士祥,完全拿下了雍、凉二州之后,再与他们合兵一处,共同南下成都。
而此时的钟会,早已经在从其余各郡抽调兵力,准备北上平叛了。
————————
大魏黄初元年,公元235年,冬,十月。
距离辽东公孙渊起兵反叛至今,已经两个月了。可帝国北部各州郡,却几乎都还处于被动的防御状态。并不是朝廷不想有所作为,而是实在是难以有所作为。
幽州,还是那个老样子,除了涿州城还在苦苦支撑之外,剩余各郡已经全部沦陷。
雍、凉、益三州,也还是那个老样子。
雍州,仅剩了与关中相连的安定、汉阳还在朝廷手里;凉州,也只剩下了邓艾的武威和仓慈的敦煌;益州,情况最好,只被叛军攻下了蜀地郡和阴平两地。
这三州各地的朝廷驻军和叛军,似乎进入了一个对峙的状态。叛军无法再进一步,而朝廷的驻军也没有能力进行平叛。
并州,说起来就更加糟糕了。
近百年来,从未有过敌军铁蹄进入的雁门关,这一次在公孙渊、高谈德、乌桓、鲜卑等族的数十万联军合力之下,竟然被攻破了。
一时间,叛军的声威竟然一下子达到了顶峰。
更重要的是,雁门关守将.行镇北将军.夏侯霸战死了,这也是自叛乱以来,帝国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一个从三品的实权将军,最重要的是他是夏侯宗族的子弟。
噩耗传到洛阳之后,大魏皇帝.曹丕大发雷霆之怒,对于这个跟随了自己几十年的夏侯子弟,曹丕心中还是非常看重的。
他大发雷霆,并不是愤恨夏侯霸的无能,而是气愤叛军们的可恶。因为他知道,就算是换成帝国的任何一个人,即便是曹仁、曹彰这般的名将。雁门关的关隘和那点兵马,也挡不住叛军数十万大军的长时间围困的。
到最后,皇帝曹丕还是命陈泰派出了使者,携带万金和数十名俘虏,与叛军谈判,向其讨要缩回了夏侯霸的尸体。
再后来,皇帝.曹丕亲自下诏,以诸侯王之礼安葬了他,并追封其为征北将军,乐平忠王。他的几个儿子们,也都获封了关内侯和列侯的爵位。
可惜夏侯渊当年战死定军山,如今他的儿子又为国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忠,献身在了北地雁门关。
虎父无犬子啊。
夏侯霸,字仲权,故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
他的母亲是曹操妻子的妹妹,也就是说他跟曹丕、曹彰还有曹植他们是表兄弟。此人并不是像钟会、邓艾那样的少年英雄,准确点来说,反而还有些大器晚成。
也或许是父辈的光芒太过于耀眼,以至于在年少时,并没有听说关于他太多的传闻。其父夏侯渊战败身亡之时,他已然三十多岁,可一直默默无闻的名不见经传。
其父在定军山之战蜀汉军队交战中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夏侯霸常常咬牙切齿,立志要为父亲夏侯渊报仇雪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夏侯霸开始发愤图强,最终他虽然没有能够替父亲报仇,可数年后所取得的成就,依旧让人赞叹不已。
在夏侯渊死后,因为父辈的余荫,夏侯霸在北地曹彰的军中,才当上了一个杂号将军。
谁也可没想到,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他就凭借着自己一刀一枪所夺得的军功,升任了雁门关守将。
而曹彰敢放心的,把并州北地门户-雁门关,交到他夏侯霸的手里。
一来,自然是对他的新任,二来,则是他的能力,绝对能够胜任这把雁门关的头把交椅。
可没想到,这把交椅,竟然成为了夏侯霸的索命绳。
五年前,曹彰率兵北征匈奴,众人都知道,这是立下万世之奇功的机会。当时所有在北地的曹氏、夏侯氏子弟都参战了,甚至陈泰、孙礼这些外姓子弟们也都去了。
可偏偏只有夏侯霸,这么一个宗门子弟留了下来,陪同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镇守后方雁门关。
也正是那个时候,曹丕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这位表兄弟。
再后来,灭匈一战之后,众人几乎又都得到了升迁。还是只有这位夏侯霸,因为没有随军北伐,所以还只是一个雁门关的守将,而且他也没有去找曹操和曹丕他们,要加官进爵什么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曹丕和曹彰就把他给忘了。
《道德经》中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五年后,世子.曹丕继位称帝。
夏侯霸作为从龙之臣,也终于熬出了头,被皇帝曹丕加封为了行镇北将军。按照旧例过不了一两年,他就会成为真真正正的,正三品的实权将军,四镇之一的镇北将军。
可惜,他刚当上行镇北将军还没几个月,就为国捐躯了。
大魏黄初元年,公元235年,秋,九月。
行镇北将军.夏侯霸,在数十万叛军的围攻之下,寡不敌众,最终杀身成仁战死雁门关,享年五十二岁。
一门两忠烈,肝胆照万世。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自此,人间再无,夏侯霸!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