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自己正与九山王隔淮河对峙,根本无法抽出身去主持交州之事。暂时也只有强行压下心中的担忧,准备全力击溃了九山王再说。
经过这数日的赈灾和休整,寿州地区洪灾影响已经降到了最低,而淮北那边,似乎也快要推选出新任主君出来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推选的,对面的兵马都是九山王在背后扶持,九山王想要让谁做主君都成,谁也不敢反对。
白敖当年能做上这一方势力之主,倚仗的也是九山王的支持。
况且白敖虽然好色,后宫美女如云,但却并未留下半点血脉,并不存在理所应当的继承人。
诸位原义军首领,现“文武大臣”们先自己明争暗斗了一阵。当然,他们也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在九山王手中,故此斗的都不过火,还是以展现自己的实力为主。
谁知在众人纷纷跳出来之后,九山王忽然传出风声,说一位名叫陈八斤的将领有天子之气,可为天下共主。
这一下,诸位义军首领顿时都再次心凉了。
这位陈八斤倒是与不知来历的白敖不同,此人也算是义军中的元老,虽出身贫寒,但人很机灵,作战勇猛,为人豪气,在义军中的名声一直都很好。虽然不像四大义军首领那么举足轻重,但眼下也是领兵近万的大将。
九山王既然属意于他,众人自然不敢反对。这些天便一直在忙着陈八斤继位称帝的事情。
虽然主君之位已定,但一应流程却还是复杂至极,就算一切从简,但祭台、燎火、宗庙等等事情总是不能省的。陈八斤想要正式登上帝位,还有一段时间才行。
王丰在闻听九山王选择了陈八斤为中原之主时候,也不由轻叹了一下,对于乘龙等人道:“前段时间我游历天下,去见世间豪杰。这陈八斤我也曾见过。此人的确拥有潜龙命格,与白敖那种龙魂夺舍,强行以龙气吸纳气运不同。此人乃是正常的潜龙。看来九山王也是意识到白敖这种夺舍凡人,吞噬气运的手段无法真正瞒天过海,迟早会遭天罚,故此才在白敖被伏击,无法救援的情况下,干脆舍了白敖,转而扶持这陈八斤为主。”
潘刺史道:“这位陈八斤是淮北人?这两年也一直驻兵淮北,受韩祯节制?早知如此,便该先一步将之击杀,免除后患才是。”
王丰道:“潜龙命格之人,哪是这么容易就被击杀的?非到战败,穷途末路,气运散尽之时,很难将之杀死。况且对潜龙命格之人出手,一般的修士也不敢呐!”
于乘龙道:“九山王看来也是早就注意到这个陈八斤了,因此才在白敖身死之后,第一时间将此人推了出来。不过毕竟白敖做了敌军这么久的主君,声望还是很大的。如今一旦战败身死,对敌军的打击必定还是非常大的。这不是立即退出另一个主君便能恢复过来的。我们若想要更加轻易地击溃敌军,如今仍是最好的机会。”
王丰点了点头,道:“此言有理,我也决定出兵了。不过在这之前,我们我要对淮安之战的功臣进行表彰。此战之中,有赖于将士用命,我军以较小的代价全歼了敌军三万精锐,并阵斩敌主君白敖,大扬我军威,令天下侧目。所有参战将士,尽皆有功,当从重奖赏。尤其是雍宁将军,年纪虽幼,但却勇猛无畏,一剑将白敖斩首,当为首功。现任命雍宁为淮北招讨使,负责经略淮北。麾下兵马,可自行招募扩充,上报江淮大总管府备案即可。”
雍宁起身领命。潘刺史见状,捋了捋胡须,点头道:“淮北招讨使?这个职位倒也不错。只是雍宁毕竟年幼,麾下虽有万余兵马,却无老成持重之人辅佐,似有不妥。老夫不才,愿意随雍宁行动。”
此言一出,众将顿时面色一变。其实以潘刺史的地位,在王丰麾下还是比较尴尬的。毕竟以前潘刺史便是位高权重的扬州刺史,王丰那时候还是他的下属。如今却反过来了,王丰成了大军之主,潘刺史反而成了客将。
这就已经很让人担心潘刺史会心态失衡了。却没想到潘刺史居然会再次“自降身份”,要求去协助雍宁。这如果不是在表达不满的话,便是有意以自己的身份,硬生生地抬高雍宁的地位啊!
王丰凝视了潘刺史一眼,这才展颜笑道:“好,既然潘老将军主动请缨,我岂有不应之理?雍宁、潘老将军,你二人领兵三万,为左军,从寿州上游一带渡河,袭击敌军侧翼。于畏、潘云龙领兵二万,为右军,从下游洪泽湖进入淮北。我则亲率主力,为中军,从寿州渡河。明日三军一起出发,寻九山王决战。”
王丰这边秣马厉兵,准备出击。九山王那边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考虑之后,九山王认为扬州军士气旺盛,且淮河较为宽阔,有利于扬州水军发挥所长,而不利于中原的精锐马步军作战。再加上如今陈八斤尚未正式继位,全军上下都因为白敖战死而士气低迷,不宜在这个时候与王丰硬碰硬地对战。
于是九山王权衡之后,决定放弃沿岸防守的策略,主力领兵后撤至汝阴,试图倚仗坚城,并拉长了王丰的补给线之后,再与王丰交战。
同时,针对王丰的左、右二军,九山王也做出了应对。命韩祯率领二万兵马坚守符离,抵挡于畏和潘云龙。命另一员大将,名叫赵璐的,领兵三万往守戈阳,抵挡雍宁和潘刺史。
九山王则亲自率领大军,以陈八斤为主将,准备在汝阴城下与王丰血战一场。
而且九山王还派出信使,前往交州,准备与神仙岛的人联络,催促他们尽快袭击交州,好为自己减轻压力。
信使乃是嚎哭护法,抵达交州之后,并不在陆上停留,直接去了海外,过琼州府,一路来到南海之上的一个偏僻小岛,点燃了一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