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柱落后李来亨半个马头,陪同着新晋郡王,行进在前往昆明的官道上。
虽然黄立短暂地召见了他,但胡国柱对于太子殿下的脾气禀性,还不是十分了解。一路行来,不时地向李来亨询问打听。
“胡将军还中过举人,学问很好啊!”李来亨回头看了胡国柱一眼,微笑着说道:“但光有学问是不够的,太子殿下游历海外,见识广博,可以说是无所不知。”
胡国柱连连点头,赞叹道:“末将早有耳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末将这点微末所学,岂敢与殿下相比?”
李来亨笑了笑,说道:“这般说也不全对。殿下对有学识的还是颇为重视,甚至让大都督府制定军中夜校的章程,让每个将士都能识文断字。”
胡国柱极是惊愕,脱口问道:“这是为何?小兵就是听令打仗,要识字作什么?”
李来亨抿了下嘴角,开口说道:“识字有识字的用处,能读懂书信命令,能写出战斗总结。小兵有了文化,能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告示,也更明白忠君爱国。”
胡国柱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说道:“殿下想得长远周到,令人钦佩。”
按理说,李来亨出身顺军,与吴军那是有深仇大恨的。但吴三桂已死,黄立又追封赐谥,让李来亨除了心病,也有了别样的思维。
此番前去昆明,李来亨认为也是殿下对自己的考验,或者是自己表现出不咎既往的广阔胸襟。
为了兴复大明,殿下连君父之仇都能化解,他李来亨若还记着旧仇,岂不是令人失望?
所以,对于胡国柱,李来亨不管是官爵,还是资历上,都远超于他,却没有表现出倨傲之态。
“殿下向来以诚待人,也希望别人坦诚相对、不以虚言相骗。”李来亨告诫提醒道:“另外,殿下——”
李来亨欲言又止,胡国柱甚是疑惑,眨巴着眼睛看着李来亨。
李来亨沉吟了一下,委婉地说道:“殿下在海外学到了神异之能,令人赞叹钦服。”
什么神异之能?!胡国柱没听到详细解说,心内痒痒的,可又不好刨根问底。
李来亨和儿子李岳一样,在黄立跟前时间长了,也发现黄立有时候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虽然只是很小的细节。
“或许殿下在有意隐瞒,只是偶尔不小心,才小小的暴露出来。”李来亨心里是这样想,也不由得凛然戒惧。
但他自认忠心耿耿,只要行事小心,倒也不担心会触怒殿下。而这样的异能,对于反清复明,却是大为有利的。
“怪不得殿下能百战百胜,估计和此神异能为有分不开的关系。”李来亨垂下眼帘,回想着以前的种种,愈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
贵阳。
城内秩序已经完全稳定,百姓又恢复了他们的忙碌的生活。
战争的阴霾仍在,但这也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只能寄希望于明军能够抵挡住清军。
在新光复的地区,纸钞暂时不能发行。常金印和倪生龙只等着大批川盐运到,便以此为契机,少量地试行纸钞。
刘享回到贵阳的时间不长,虽然伤势还未痊愈,可依然投入工作,对留守的部队进行整合、训练。
张瑶儿细心地给他上好药,包扎利整,才略带遗憾地说道:“神药都用完了,只能让郎中开药敷用了。”
刘享却不以为意,笑道:“已经好得七七八八,用不着再抹药了。再过几日,把兵工厂建好,我便要率军赶往镇远。”
“清军离得还远呢,那么着急?”张瑶儿看着刘享,关切地说道:“等伤全好了再去不迟啊!”
刘享笑了笑,说道:“让郝叔能清闲一些,年轻人多做点,累不着的。”
张瑶儿不出声了,垂下头默默地收拾着东西。
刘享挠了挠头,温言道:“放心吧,殿下已光复了滇省,很快就会派来援军。清军东拼西凑,还不到四万呢!”
最新的情报显示,清廷调派满洲与蒙古八旗每佐领前锋各一名,护军各七名,骁骑各十名、汉军每佐领出骁骑十名,领兵官员视兵数酌量派出。
当时,满洲佐领为六百六十九個,蒙古佐领定制为二百零四个,汉军佐领二百三十六个。
这样算下来,满蒙八旗的人数为一万六千左右,汉军为两千四百,再加上王一正所部的一万多甘陕绿营,五六千山东绿营,也就四万上下。
可以看出,满洲八旗只有将近二十万,其中十余万为禁旅八旗,负责畿辅驻防,其余则是分散各地的驻防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