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野战军粮,有大饼、锅盔、烧饼等,明朝还有把米饭蒸熟再晾干,能够泡水吃的方便食品。
黄立则又给军队增加了炒面炒米、面条,使得军粮更加丰富。
几次作战都有舟船之利,即食军粮也用不上。但要进军水西,路程既远又险,军粮便是必不可少。
党守素主动请缨,说道:“殿下放心,末将前去綦江驻守,并训练士卒、储备粮食,只等大军回师,便直进水西。”
黄立点头赞赏,笑着夸赞了两句,接着又继续进行安排,“如果能尽快解茅麓山之围,我会让临国公或益国公先率两万人马返回川东,就在綦江驻扎。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出击湖广的部队回师休整,可尽快进军水西。”
这恐怕是最好的办法,部队连续作战,按照古代的营养水平,确实很难在体力上得到快速补充。
如果能在湖广打得久一些,自然是收获更大,不管是物资,还是人口。
如果顺利的话,黄立可以率部分军队提前返回,率领等在家里的人马展开行动。
“或许不用太急。”刘体纯谨慎地建议道:“有临国公的人马在,还能牵制住部分清军,使其不能全军撤围,回援湖广。”
王光兴也对围困茅麓山的几万清军有所顾虑,开口说道:“如果我军内外夹击,先击败这数万清军,纵横湖广将没有太强的对手。”
黄立摇了摇头,说道:“加上茅麓山的部队,我军的兵力也与清军相差不多,就算能够击败敌人,损失也会相当惨重。”
“出击湖广不仅要解友军之围,更重要的是抢掠人口和物资,摧毁湖广的清廷统治,使其短时间内无法再为清廷上缴赋税。”
“利用水师之利,我军可沿江攻城拔寨,清军撤围追击,在速度上也要慢于我军,难以追及。”
“只要敌人动起来,就容易露出破绽。我军可拖疲拖垮敌人,或是埋伏打击,倒并不一定强求能够歼敌多少,这偏离了出击湖广的主要目的。”
如果有机会,黄立很想再次重创或歼灭八旗兵,这样的震慑是最有力,最轰动的。
不光是振奋有反清之心的义士或百姓的情绪,也有助于消除绿营官兵对八旗兵的恐惧,为以后的反戈一击埋下伏笔。
刘体纯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露出无奈的神情。
这位三太子啊,往往嘴上说得好听,却常干出人意料的大事。就象歼灭广元的八旗兵,这也偏离了作战计划,并不是出击川北的主要目的。
军议进行了半天,终于把全部作战计划都确定下来。
黄立决定在重庆住一晚,明天便乘船前往巫山,那里是水师和参战部队的集结地。
来到重庆,黄立就闲不下来。政务总理衙门又请他过去,听取汇报,指导工作。
豁除贱籍、废除酷刑等提议,都被官员们通过并颁布实施,黄立觉得挺给面子,也不好意思不去。
毛寿登、洪育鳌、蒋尚膺、张公诲等官员恭敬地把黄立迎进议事堂,令黄立感到舒服的是,议事堂的摆设与大都督府相差不多。
坐下来闲聊了一会,便进入正题,由毛寿登进行主要的汇报和请示。
“移民已经陆续安排到了江津、永川、荣昌,接下来是向西的资县(内江),还是继续向南的泸州,还请殿下指示。”
黄立想了想,说道:“如果没有现实的困难,向西发展是战略方向。毕竟,成都是我们要作为后援基地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资县能种甘蔗,这也是我看重的一点。”
后世,内江号称“中国甜食之都”。
据说在隋唐时期就有种植甘蔗的记载。到了清代中后期,更是同福建、台湾并称全国三大糖业基地,产量几乎占全国的一半。
不光是内江,还有乐山、简阳、资中、资阳等地,也是适合甘蔗种植的地方。
而糖可是战略物资,战争时的硬通货,尽管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它的重要性。
糖能提升炸药的威力,能为人体迅速提供热量,就这两点,已经让黄立惦记了很长时间。
根据打探的情报和湖广俘虏的口供,湖南洞庭湖以西的益阳、常德一带,好象就有种植甘蔗的。
所以,此次出击湖广,搞到甘蔗种子,抢到有经验的蔗农,也是其中的一个任务。
“甘蔗嘛,能榨糖。”洪育鳌眨巴着眼睛,说道:“虽然种粮为农业第一要务,但少量种植甘蔗,也没有大的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