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归化5
春节后颁布了卫生条例,规定每周主日礼拜前一夜必须沐浴,天神不喜欢不清洁的人。
刷牙也成为了两个族群必须要做的事情。女祭司从树林中挑选了一种柔软无毒的树枝,头上劈出细细的毛刺,把盐巴碾碎了,沾着细盐洗牙。
土著人的寿命很少能够过三十岁。实际上,过着采集生活的矮人族营养并不缺乏。通过海边交换潮人的鱼类,他们也能够补充蛋白质。不像印尼群岛的土著,直到二十世纪初还在依靠猎人头,吃其他部族人来补充蛋白质和其它营养。
但是缺乏对牙齿的保护,导致过早的获取营养失败,卫生习惯欠妥带来的各种疾病,还有大量的热带疾病。
村落在修建的时候,就建立了厕所和化粪池。王正要求女祭司号召信徒们打扫卫生,尤其是肮脏的小水坑不能留在住处附近,因为那样会滋生蚊子。
原始的自来水厂建立了。在山坡的高处蓄集山泉水和雨水,通过沙石滩过滤流入下方的水池,再经过椰子壳烧炭过滤,通过竹管流入各家各户。王正没办法制造二氧化氯或臭氧,目前就只能这样了。再强调一下喝的水必须烧开后饮用。
在政教一体化的原始共产社会里,这种教导不牵扯到私有成本,最多麻烦一点,在信仰的力量下,推广很快就有了效果。
王正从来不在海岸上过夜,尽量待在帆艇上远离海岸。在发现金鸡纳霜和青蒿之前,他不打算住在蚊子横飞的陆地。金鸡纳霜树就在不远的南苏门答腊背后一个岛上,而青蒿还在远离南洋的南宋中部。因为穿越非洲海岸,他在船上储藏了一些云南产的蒿甲醚,也就是复方青蒿素制剂。这是以备不时之需用的,得过疟疾的人会很容易再次感染。至于中南半岛流行的登革热,一直到现代社会都没有药物可治,只能靠人体自身扛过去,或辅助一些吊盐水之类的补充体液治疗。
他不知道矮人们是否有自身免疫力,但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没有。
(昨天和一个同样写网文的同学聊起南宋,他吃惊的说穿越到南宋那就是开启了地狱模式,毫无成功的逻辑可言。所以,同学们,继续跟王老爷在地狱模式里挣扎吧。)
王正每天保持锻炼的习惯,早晨起来做三到四组囚徒健身的肌肉活动,然后在海里游泳半小时。这个时候就把孙大圣扔在桅杆上,小猴子在晨曦中吱吱叫着,痛彻心肺的看着王正游远,担心远处那两根枯木一样的是不是鳄鱼。
王正和水手们早就抓走了那两条咸水鳄,剥皮烤肉吃了。那两根就是枯木。
王正游过去,把两根枯木拖上岸,在岸边暴晒,准备下次烤肉用。
第一次稻子成熟收割后,产量不错,足够一半的居民吃一个月了。后面又种了大量的稻子,估计一年后就能够满足所有岛上的居民生存之后还能够储存下来。
王正派出大量独木舟帆船在海上捕鱼并观察航线的状况。此时海上贸易还是以临海溜边为主。水手们要做的就是搜索并追踪统计海船的规律和数量。
接着他驾驶自己的帆艇,带着双体独木舟帆船,恩雅和十几个水手跟随,朝丹老群岛驶去。
双体独木舟后来改造了一下,加了一面前桅帆,就更接近于后世的双体帆船,否则速度太慢了。
在考拉海岸附近停了一下,这里的潮人也没躲过海啸,但经过了大半年,有一些新的潮人在这里寻找海货,人群不大,十几个人。恩雅询问了一下,是从丹老群岛附近过来的。
丹老群岛对面的大陆,有个突出的角,右面内陆是河流,河流对面是后世泰国的疆域,此时应该属于素可泰王国。突出的角被英国人命名为维多利亚角。二战时日本人在这里登陆,沿着海岸线一路攻入仰光。缅甸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镇,叫做高当。此时属于孟族人建立的王国统治。
维多利亚角的海岸线和丹老群岛生活着大量的潮人,莫肯族。当年王正就是跟莫肯族学的莫肯语,也就是潮人语系。前面我们说了,潮人语系属于菲律宾波利尼西亚语系,属于太平洋岛民的语言体系。
王正没有想一下子就整合莫肯族人,这里的族群数量明显超过普吉岛海域。他决定先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呢?丹老海底有一种珍珠蚌,产的珍珠是金色的。现代仰光的昂山市场金珍珠柜台销售的金珍珠就来自这里。
很容易就遇到了莫肯族人,他们和后世一样,用一种速度奇快的像鱼一样的动作快速游泳。用鱼叉在水里猎鱼,或从小木船上高高地跃起用鱼叉对准水里的鱼,准备判断光线的折射后,把鱼叉叉在鱼身上。
在来的路上,普吉岛的水手们用拖钩抓了一些金枪鱼和大石斑鱼。在见到莫肯族时,送给他们一部分。迅速的赢得了好感。本来是同族,双方聊天就非常愉快。尽管有一个巨人般的人驾着白色的巨舟,还有一艘从未见过的双体船。当王正用莫肯语交谈时,他的语言甚至比恩雅还道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