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使进入长安谈判的时候,杨正也没有歇着。
这段时间一直在往几个城池快马加鞭的跑,主要给他们兑换建筑材料,一直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
回到了定襄城,各地都在开工修路修城,杨正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让他们自己看着建设。
这天,太监张宝过来汇报,说是皇明商行总店已经修筑完毕,可以开始营业了。杨正便跑过去,兑换了充足的物资到仓库,并把商行货架上放满。
为了让士兵们的钱有花销的去处,又兑换了几千辆自行车,原始的二八大杠,采购价格五百,售价定在了两千,两个月的工资,很多人都会够买的,毕竟也不需要吃草伺候,质量过硬,带两个人或者一批货物还是没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水泥路都已经修好了,骑行的话更方便了。
刚好士兵们的赏赐也已经统计好了,陈吉盛拿了过来。杨正看了后,直接批示通过了。
本次总共出兵正规军四千人,后征召骑兵两万人。首先每人共同的赏赐,也就是十块大洋,合计二十四万。立功将士另外赏赐,也用了三十万。合计五十四万大洋。
战死抚恤,伤残补助用了六万,大大小小的总共花了六十多万。把漠北商行赚来的钱花了个大半。
发放完赏赐和抚恤后,又轮流给将士们放了几天假,让他们可以给家人采购一些东西。
皇明银行建好后已经可以开始了汇款,可以把自己的军饷寄送回家,将士们用着也比较便宜,只收取一个点的手续费。其他人暂时不开通。
在升职发薪后,士兵们士气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新招收的士兵,看到老兵们一下子拿到那么多银子,买粮食都够好几年吃的,训练也加了几分力气。
杨正没想到的是自行车居然没有人购买,查了下才知道原来不会骑。杨正只能在宫里训练了几十号人,教会他们骑车,让他们在街道上每天骑行给别人看,并且给了朝廷文官和部队少校级别以上的军官们都发了一辆,希望能推广一下。
经过一系列的动作,杨正的自行车终于得到了推广,很多人也开始了陆续的购买。
杨正也得到了使节回报的消息,他们已经同意了通商,只是想派遣工人到这里工作,杨正想了想也同意了,毕竟现在还是很缺人的。数额定在了五万到十万人,让人回报过去。
顺便给使节捎过去一封书信,让他们想办法把中原的目光转移到海外倭国去,直接说倭国有金矿银矿,可以每年开采几百万两银子,可以开采几百年。
凭借中原现在缺钱的情况,如果能得到倒是可以直接缓解国内的缺钱的危机了。
不过要装作不小心说漏嘴的,不能发现了。写好后交给了信使,一起带了过去。
既然同意了通商,那就要大力发展工业了,到时候倒是可以冲击中原的市场。说道冲击市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用棉布,内蒙古倒是可以种植一些棉花,但是最好的地方还是要看新疆了。看来要准备往西域发展了。
西域打下来确实比较容易,但是修路的话太难了。在内地可能几百里千把里的修建,到了那里城池都要相隔千里。更何况还时不时的有沙土,沙漠等地质条件。
更重要的是,从内蒙往西域修路需要跨过沙漠,经济效益太低了。河西走廊被中原给占了,还真不好修。到时间肯定要沟通协调一堆的事情。
修筑火车的话,成本太高了。没有几年时间完成不了,哪怕堆人头。从乌鲁木齐到长安有五千里,这个距离太远了。真要修建好了,自己也彻底破产了。一公里的铁路,其他的不算,铁轨就要九十吨,两千五百公里,呜呼,不算了。
不过等工人过来,可以先修筑一条到包头工业区的铁路还是可以的,距离比较合适,不到二百公里,而且那里是规划的工业区。煤矿从鄂尔多斯就是云中运过去,比较近。先把钢铁厂,机械厂建设起来再说。说不定到时间可以直接生产了。
当然,西突厥西域还是肯定要打的,从那里跨过中亚,到了印度,那里佛教兴盛,可是不缺金银财宝的。
哎,还是缺一块平原啊,看来东北也要准备了。
头疼,要缓着来啊,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搞不好就要崩盘了。
想那么远也没什么用,既然没什么用,杨正也不想了,才十岁,急什么啊,到时候再说吧。
接下来杨正开始监督起了工厂的修建,如同后世县城小工厂的造纸厂印刷厂已经修建完毕,杨正正在让造纸厂调整设备,收集造纸材料,主要是木头啊,干草啊之类的。
报纸厂的罗星文也拿着杨正给的几份报纸,开始研究起了报纸的格式与发行,并且培养起了报社的记者。
“陛下,这张报纸纸张是否太大了啊?”罗星文拿着报纸,向杨正问道。
“不大,还好。这样的话一张就可以了。而且纸张好的话可以正反两面印刷。”看着那张4大报说道。杨正拿出的是后世标准的大报,390540上下两边空25,左右20,版心尺寸是350490,双面印刷,当然,现在上面只是一些四书五经的内容,以供参考。
“那印刷日期方面如何确定?”
“印刷日期暂定为每周一期。内容主要是隋国军政大事,在正版,背面可以印刷一些小故事啊之类的。”
“报纸排版一定要注意,版面一张脸,标题一双眼,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版面编排要做到规范、美观、和谐、便于阅读等。这几份报纸你们可以参考一下。”杨正说完把怀里兑换的报纸和小说递了过去,“这两本书,可以放在里面按照章回节印刷。”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