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元璋救援小明王时,陈友谅一直在虎视眈眈。
1363年农历四月,朱元璋刚刚把小明王带出安丰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就已经建造完毕,他最得意的是,自己又打造了坚不可摧的“铁舰”。
这种“铁舰”共有三层,上有走马棚,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放入江中犹如一座小山。
铁舰从武昌沿长江东进,从江州进入鄱阳湖,湖面翻起了巨浪,所见之人无不吓得魂飞魄散。
在进入赣江后,铁舰又一路南下,直抵洪都城下
洪都城守军是朱文正,他虽然见过陈友谅海军的气势,可眼前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令他惊恐不已。
上次陈友谅就凭借“铁舰”的优势,利用水涨起来的时机,他的士兵站在铁舰上,就可以平行于城头,进而夺取了洪都城。
这次陈友谅要故伎重演,朱文正岂能再次让他占了便宜?
朱元璋闻之,早已做出了安排,他让人把沿江的旧城墙推倒,退后三十步重新建筑了城墙。
陈友谅的战术失灵了,只好让士兵走下铁舰,运用传统攻城战术去战斗,海军的优势一下子就消失了。
但这次陈友谅带来了六十万大军,即使搞阵地战,他也可以利用人数上的优势,轮番进攻,朱文正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不断给朱大帅写信,请求增援,而朱元璋却异常平静。
他正在与刘伯温商议对策。
“陈友谅没有趁我们进攻安丰时,来攻打应天,而选择了洪都,真是愚蠢至极!”
自信的刘大仙对陈军嗤之以鼻。
其实陈友谅一点都不笨,他经过认真地谋划,才舍弃了进攻应天的计划。
假如从武昌出发去攻打应天,要先东上,然后北进,沿途有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重要城池,这些地方都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
也就是说,陈友谅要想直接向应天发起冲锋,就必须首先拔掉沿途这些钉子,他算了一笔账,实在不划算,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选择洪都,他就可以顺流而下,不会遇到太大的抵抗,而一旦洪都告急,就会逼迫朱元璋前来救援,此为引蛇出洞。
他想以逸待劳?
朱元璋依然在犹豫。
“先生,我们救还是不救?”
“当然要救!”
“那可有必胜的把握?”
“没有,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刘伯温的回答让朱元璋再次感到了郁闷,这还是那个“打着看”的思想,先生总是这般如此的智慧,一点都不好玩。
“大帅,您可知道,陈友谅之所以这样强大,他身边始终有个高人在帮他?”
刘伯温捋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讲道。
“高人?元璋愿闻其详。”
朱元璋使劲调动自己的思维,把陈友谅身边所谓的能人,挨个想了一遍,还是没有猜出是哪位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