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绯缺落,免费小说导航

大宋自开国开始,便是将《论语》奉为治国宝典,同时也将老子的无为而治当做一国兴旺的基点,偏偏如今的大宋天子赵祯,却是反常的有作为。


赵祯登基的最初几年,因着年纪小,国事大多被太后所把持,尚是秉承着无为而治。只是做为一个太后,毕竟只是女流之辈,是以,对着小皇帝的一个意见,还是会选择性的听从的,不然,别人就会称其为武则天了。


于是,在有一天赵祯提起要练兵时,太后思虑了一番并无大碍之后,便应允了下来。


慢慢的,小皇帝大了,娶了皇后,纳了妃子,太后便要还政。


赵祯初初掌握大权,不了托大,只是命轻徭薄赋,便也罢了。


只是百姓之中多是尊崇天子的,知道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百姓减了赋,自然对皇帝更是感恩戴德了。


大宋的兵因着几年的皇帝的着紧,自是比之前好上不少。而且赵祯慧眼识人,破格封了数名出身寒门的将军,更是强盛了不少。


在一次契丹侵了大宋的边境时,赵祯便下令攻打契丹。


本来其他国家是想着看好戏的,连着大宋也对此仗并不看好。因为契丹人高马壮,与大宋之间的征战也多是大宋输的多,因此,大宋的官员们很是劝了皇帝一番。


可赵祯偏是铁了心的不管不顾,执意要开战了,而且偏偏大宋还赢了,很是让人大叹不可思议。


本来一次两次的胜仗,众朝臣们都是看不在眼里的,只会是感叹一声皇帝的运气好罢了!如此固执已见的战争,竟然还赢了,也只能说是rp问题了。


可后来,赵祯又向高丽开战,向日本开战,而对这两个国家的战争都赢了呢?一次两次固然可以说是运气,可以不看在眼里,可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甚至是更多的胜仗呢?


有些精明的朝臣们自是看出来了,打胜仗的那些将军们都是赵祯一手提拨上来的,武官已是如此,文官之中也更多是支持皇帝的,再加上皇帝亲政以来的种种手段和作为……那些本想趁着皇帝亲政,在朝中根基未稳时混水摸鱼的臣子们都不由得收敛了手脚,只得战战兢兢的做事不提。


高丽被打怕了,只得派遣了使臣上京,表示了要与大宋和亲,永结晋秦之好的意思。


大宋积弱已久,好不容易扬眉吐气了,和亲一事自是有喜有忧的。因此,朝堂之中顿时很是热闹了起来。有说要趁胜追击的,也有说要见好就收的。


赵祯坐在龙椅上,一脸高深莫测的神情,看着底下争吵的文官武将们,好半晌方才开口:“好了!既然高丽有意与我大宋和亲,自是高丽送上公主来我大宋。我们大宋自是要好生招待,方不负我泱泱大国的风范。”


见皇帝有了诀诡计,众官员们自不必再多言了,只是想着高丽遣来的和亲使团到时该用何种礼节来欢迎。


虽然大宋的国库是历来国家中最是丰厚的,可是也经不起连年的战火。而且在赵祯看来,此时打赢高丽是有弊无利的。毕竟契丹就在一旁虎视眈眈。


若是契丹趁着高丽反扑,大宋军队人疲马倦之时,也跟着起兵攻打高丽,那么高丽起码要被契丹利分一半。当然,这还是最好的结果。


再不然就是契丹一不做二不休,把因着征战高丽而疲累的宋军一网打尽,那就得不偿失了。


是以,本就想着要找个机会与高丽休战的赵祯,见高丽如此识时务的派来使臣前来说合,要嫁个公主过来,赵祯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而且身为和亲公主的高丽公主,所带的嫁妆就代表了高丽的脸面,那么也自是不会少的,也正好补充一下大宋攻打高丽时花掉的钱银。


不可谓不是一箭双雕啊!


如此一来,需要注意的不过是契丹或日本之类的国家派来间谍,图谋破坏大宋和高丽和亲的计划罢了。


高丽要送公主前来大宋和亲!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大宋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和亲使节团一路上,自是被沿途的当地官府百般照拂。只是因着之前被欺压的久了,如今终于一朝吐气扬眉,不管是大宋的百姓,还是大宋的官员,对着和亲使节团一行,都不由得带出了一丝得意。


其他人倒也罢了,但是送亲的高丽太子和七皇子无不心中郁郁,甚至是恼恨。


只不过是赢了一两次而已,难道你们大宋就会一直赢下去吗?等着吧,待我高丽缓过了一口气,必要给你们大宋好看!


虽然心中这么想,但七皇子隐藏惯了,自是不会表现出来。毕竟,高丽的皇子那么多,太子又是嫡子,七皇子要是不擅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和才能的话,必会遭到忌讳。


母妃早死,却能安然在高丽皇宫中长大的七皇子,自是不会那么傻!


而高丽太子在这一点上就明显不如七皇子了。只要大宋官员们的言谈之中,但凡带出那么一丝得意之态,高丽太子就会觉得对方是看不起高丽,然后便想尽办法的找茬为难那名官员。


可怜那些官员为了大宋的泱泱大国的风范,自是不愿与这个高丽太子计较,进而引发冲突的,闹到最后,高丽太子如此的作态,倒成了唱独角戏的了,而且还是个丑角,倒让人觉得高丽太子太过无理取闹了。


偏生高丽太子却是浑然无觉,见着对方退让,便觉得那些宋人必是怕了自己的威仪,惧了高丽的兵马,倒不由得有些自得意满了。


而那些同来的高丽使节们,如七皇子和崔尚书之流,却是不由得为高丽的将来担忧了。


和亲使节团一行到了庐州,自是由庐州知府公孙中接待的。


★☆★☆★☆★☆★☆偶是分割线★☆★☆★☆★☆★☆


公孙策是极有才气的,跟雍正性喜低调不同,每每有人因不服他的名气而前来挑战的,无不应允。


悦客酒楼内,众多百姓围观着三名书生挑战庐州有名的才子公孙策。


“素闻公孙公子棋艺精绽,我今日就以《梅花异术》里的珍珑棋局来向你请教吧!”


“我要请教你的对联。”


“那我就来猜几个谜语。”


“既然三位公子如此赏脸,我公孙策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公孙策自信的笑道:“一起来吧!”


见着公孙策如此狂妄,其中一位书生高声应了“好!”脸上却是讳莫如深。


那名请教棋局的书生先把珍珑棋局摆上了棋盘,公孙策一看,笑着说道:“白子先走。”那书生也不客气,便执棋放在了棋盘上。



“听好了。”请教对联的书生将早就想好的对联说了出来。“上联是假山真鹿走。”


那书生为着赢,是事先就把对联想好的,自以为公孙策没那么快就对出来。没曾想,他刚一说完,公孙策便接了口,道:“死水活鱼游。”


“什么鱼不能吃?”那猜谜语的紧跟着问道。


“木鱼!”


“再来!”看着公孙策有条不稳的放下手中的棋子,对联公子继续开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那公孙策又放下一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什么鱼不能死?”


“生鱼。”公孙策自信一笑。“死了也叫生鱼!”然后,又放下一子。“叫吃!”


那摆珍珑棋局的书生一脸的不敢置信,看着棋盘双目瞪大。倒是一旁看热闹的知道些门道,惊叹道:“输了,三步就破了这个珍珑棋局呀!”


“好啊!太厉害了。”一时之间,竟是掌声如雷。


看着那书生脸色灰败,另外两个也有些急了。那猜谜语的书生拿出一卷字,照着念道:“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支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豆,掩却半床无所有。完明只待挂冠归,当年面目君知否?”


那书生念完,自有一副自得意满之感。“公孙公子若是猜不出来也无所谓。我家里三代有一进二十六人,除了看过家谱的,其他人也猜不出来。所以公孙公子猜不出来,也不奇怪。”


公孙策略想了想,笑道:“这有何难呢?六字下面加一横再加一个十字,就是辛苦的辛字。杏字上去横下去口,就是一个未字。半个床字加大字,再加一点,就是状元的状字。完字挂冠就是元宵的元字。”随后又道:“原来你□□爷就是辛未年的状元。恭喜!恭喜!”


听完公孙策所言,三人皆都心服口服。“公孙公子果然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在下佩服!”


围观的百姓们皆是一阵掌声。


正在此时,却听得楼下有人在喊:“快来看来,有人在百鬼竹林打死了一只老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