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庙算千里,大明伪君子,南墙的那头,免费小说导航

第657章 庙算千里

从北京城到辽东镇江(后世丹东市)约为两千七百里。


此时董山掌握的建州女真左卫共有女真八部,海西女真四部,东海女真三部,合计一十五部,记录在册的有一千三百户,计一万人上下。


但若真是按字面计算便大错特错。


这些年董山暗中发展,四下里烧杀掳掠,并吞劫掠了大量人丁。


而这些劫掠来的人丁均作为女具人的包衣奴才豢养,平日里劳作,打仗时作为辅兵设置锐兵。


因而此时董山麾下的女真人已经相当膨胀,平均第户有包衣奴才三十余。


如此算下来丁口便有五万余。


而女真劫掠人口十分残忍,只留青壮男女,老孺尽皆杀死,随时保持全民皆兵的战斗力。


建州三卫里,董山作为最凶残的一支,影响极大。


一旦这厮把声势造起来,其余两卫必闻风景从,局势糜烂。


此时其必两卫不是不知道董山的谋划,却都选择了观望,一来畏惧明军势大,二来也想着分一杯羹,各部暗地里厉兵秣马,四下里蠢蠢欲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海路从天津到辽东镇江有两千七百余里的海路,需要最少十五天航程。然后再从镇江转陆路运到建州,又需要五日。因而我们有二十日的时间。”


此时的方唐镜、汪芷、王越三人正坐在一艘大船上讨论军事。


此时西厂统辖的三千精锐人马分乘二十五艘快船,沿着海岸急驶。


“故而我的计划是快船全速前进,然后在两千二百五十里外的平岛登陆,之后我军直接穿插至镇江截下这批物资,然后冒充押运队伍,突入董山大营,全歼之!”


方唐镜用一面面红色的小旗插在地图上,简单明了地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向两人讲述了一遍,当然,主要是向王越解释,汪芷是早就知道,并且一起制定计划的。


“好,避实击虚,这一记窝心腿硬是要得,定能将女真人打得他娘亲都认不出他来!”



王越只一看就知此策可行,原因无他,敌内部空虚耳。


此时董山兵发三路,做出随时可以攻击的态势,确实犀利非常。


但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老巢空虚,一旦被袭,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可话说回来,谁会想得到,怯懦的明军敢于千里偷袭我能以一敌十的女真勇士?


吃多了撑的吧?


就算想到了,你能想得到,明军会从海路绕道,从女真人侧后方发起偷袭?


这明显不太可能,若真这么做,得调住多少大军和战船才够?绝不可能瞞得住人的!


“为何是从平岛登陆,若是从身弥岛登陆,岂不是便利得多?”王越指着地图问道。


从地图上看,平岛四面环水,并非登陆的好去住,而身弥岛与平岛屿相距不到五里,且有与陆地相通的道路,岂不更加便捷?


“王兄有所不知,身弥岛与陆地相连,上有女真人居住,为避免泄露消息,故而选择无人居住的平岛,且平岛虽是四面环水,但与陆地相连处极浅,每年入冬便会结冰,需到次年五月才会解冻,若我军在此登陆,完全是一马平川,踏冰而过。”


“你们连这些小节处都探得如此清楚?”王越震惊得合不拢嘴。


情报工作如此细致,真是闻所未闻!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明眼人与瞎子打架,谁输谁赢用膝盖都能想得出来。


“兵者死生之地,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愚弟初次谋划,自是要慎之又慎,不可放过每一个细节的。”方唐镜谦虚。


当然,我是不会告诉你,这是从史书上学到的战法,后世毛文龙便是从皮岛发兵,只带两百精兵,靠着沿途收拢境内的残兵流民,一举奇袭镇江,以弱击强,创造了“镇江大捷”的。


也正是因为这场大捷,后来才把“平岛”改名为“皮岛”。


加之后来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稍对明史感兴趣的莫不熟悉这段历史。


“大事成矣,大事成矣!”王越抚掌大笑。


他带兵打仗也有二十来年了,大小之战无数,可从未打过如此舒服的仗。


敌方的一举一动都在已方的算计之中,自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简直不要太爽好不好!


这次自己一方人数虽然只有三千,却是实打实的粗锐中的精锐,不但一人双马,全副长短铳的装备,而且许多随身家伙连王越都没见过没听过的。


据说是江南格物所特制之物,当然,这完全可以理解,江南花花世界乃是倭寇窥视之地,不做些武备对付那些该死的罗圈腿小矮子是不行的。


准备如此充分,可见汪直和方唐镜为了战功也是下了死力的,不是这一场战争也有下一次可以立功。


三千人奇袭敌军老巢,这种事情只在史书上有过记载,比如李朔雪夜袭蔡州。


可谁曾见史书上有两千余里奔袭敌军的?


这简直闻所未闻,这必将是载入史册之战。


方唐镜称这一次行动为“斩首行动”,很形象。


等到端掉董山父子,群龙无首兼后路被断,三路女真兵自然不战自溃。


到那时,朝廷只需一纸诏书就可令其余二卫将不臣之徒的首级献上,莫敢不从!


便在这时,又亲兵来报,有军情传递回来。


方唐镜让人取来军情,三人一看,正是小海子传来的情报。


大海之上,传递军情往往使用信鸽,这不是明军独有的,而是自从大唐时期就发展起来的传递方式。


世人只记得大唐继承了汉代的丝绸之路,却不知道大唐经济之繁荣,文化影响之广大,加之国力之强盛,在当时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其海运也是冠绝一时。


曾担任过唐帝国宰相的贾耽就曾组织绘撰过《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上面有大唐交通四邻的七条商路。


其中两条便是海路。


一是南方的“广州通海夷道”,二是北方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据《新唐书》记载,唐代海运超越汉代,已可越过印度洋,直抵阿曼湾和波斯湾。


汉晋时期,海船一般只能截二百余人,而到了唐代,海船已发展到可截六七百人,长二十丈,截货万斛。


唐李肇所撰《唐国史补》中记载“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狮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


而登州一路的海船多为跑东南亚一带,当然朝鲜和倭国也是往来频繁,比如著名的倭国遣唐使(留学生)就是这么来的,前后一共派出了十五批遣唐使到大唐学习和交流。


直到大唐之后一千三百多年的后世,仍是倭国子子孙孙吹也吹不完的牛皮,世世代代的荣耀。


当时各个航道的船只都有养信鸽的习惯,在船上可以传递消息给陆上的亲人,也能在海船出事时,比如不幸触礁遭遇海盗之类的,也能尽快将消息传回陆地。


为了这次行动,西厂沿海岸线建立了十五个信使中转站,海公公那边发出信鸽,任一一个信使站接到消息,就会发送到距离船队最近的信使站,及时将情报传到汪直手里。


三人打开情报,对于小海子他们此时所处的位置,女真方面的反应,兵力的配置等等又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方唐镜对照情报,将一面面小旗重新插到地图上,敌我双方态势一目了然。


三人又就最新的情况开始了探讨。


正所谓“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虽然明面上自己的底牌足够多,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多预备几套应变方案总是不错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