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东林雏形,偷香窃明,无烟咖啡,免费小说导航

第三十九章 东林雏形

京城的官场就是个筛子,这话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王子晋拿到的这张中旨,连内阁都没有经过,按理说不会有文官们知道的空隙。可是就在中旨发出到石星手上的当晚,这消息就传了出去,至于是谁泄露的,已经搞不清楚了。


此刻在京城的一处宅院中,几名官员就正在议论这事,说起来都是频频摇头。


居中一人面色白皙,气度从容,三绺胡子颔下飘洒,浑身上下的文气,颇有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度。此人如今官居吏部员外郎,江苏无锡人氏,姓顾名宪成是也。


没错,就是后来创办了东林书院,大名鼎鼎,号称江南文人领袖,东林党的创始人,在魏忠贤党羽所编辑的《东林点将谱》上被列为及时雨宋公明的顾宪成。说到他,最有名的除了东林党和东林书院外,大概就是他所手书在东林书院大门上的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于万历八年中了进士,不过他在万历十五年时,因为上书说起立储之事,所站的立场当然是敦促皇帝立长子为太子,这就引起了当时内阁首辅申时行的不满,被贬到桂阳州当判官去了,前年申时行去位,吏部尚书也换成了孙垅,便将他给招了回来,现今当吏部员外郎这么个肥缺,升官的呼声还是满高的。


座中还有几人,都是他的好友,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坐在上首,下面是高攀龙、钱一本等人,还有他弟弟顾允成,现任礼部主事。这一帮子年轻官员,现在的地位都不算很高,可是手中的权力可不小,再加上他们的上升势头良好,在京城的官场中隐隐有种抱团的趋势。


眼见众人都说了一遍,顾宪成叹道:“国家大事,竟然要经由市井无赖之人,真是有辱国体!这沈惟敬,来历不明,只一无赖子尔,毫无半点风骨,却要杖节出使,只恐要有辱使命啊!”


这是他们一致的结论,不管对日本和朝鲜采取何种态度,这出使可是大事,传统上最推崇的使节,那得说是苏武这样的,拿着根竹竿放羊十九年,气节何等高标,当真流传千古,他们这些读书人一想起来都要流口水,那是多大的荣耀!自己的名字可以写到史书上,甚至是科举教材上,让后来的读书人引用自己的故事来考试!做梦都要笑醒,做鬼都能笑活过来!


可是这样大好的良机,却被一个无赖子,和一个捐钱换来的贡生给抢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不忍又能如何?以他们的身份,如果这件事经过他们的手,还能运用手中的权力使使绊子,还能利用自己的身份上疏表示抗议。可是这是中旨,兵部现在已经全部接管了,他们根本没有上下其手的机会,还能怎样?冲到皇宫去上疏么,皇帝一句话就能打回来,这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们在朕的身边安插耳目了么?其心可诛!


赵南星到底是沉稳一些,没有受到这种有点类似于“明珠暗投”的情绪影响,又拿起手中不知谁抄来的揭帖文本看了看,忽然皱起眉头。顾宪成就坐在他旁边,见他神情有异,便问道:“梦白兄,你可是发现了什么?”


这一说,众人的目光都热切起来,还以为赵南星是想到了什么妙计,可以解决眼下的尴尬局面。只可惜赵南星却摇了摇头,指着文本上一处道:“非也,我是见到王子晋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这人,或许不是常人。”



顾允成性子急,当即不屑道:“非常人,那还用捐贡生?”他们确实是有资格看不起这种花钱捐科名的人的,真有钱有门路的直接就捐官职了,没钱有才气的就去读书,像他们兄弟就是凭本事考上了进士的,捐贡生?那就说明这人不但没钱,也没什么门路吧?


顾宪成却是心思一动,忽然拍了拍手:“我想起来了,道甫兄去年给我的信中,提到过这个名字,却不知是不是同名不同人。”


众人顿时上了心。顾宪成口中的道甫兄,说的是李三才,此人与顾宪成相交莫逆,和在座各位的关系也都很好,只是行事张扬了些,万历十一年时因为替好朋友魏允贞说好话,得罪了当时的首辅张四维和次辅申时行,于是做得好好的京官给丢了,在各地辗转,前年才到南京应天府通政司当了个参议,基本上是个闲职,不过也快熬出头了,南京官场大概的作用,就是京官的预备出发地,和贬谪养老地,李三才显然是属于前者。


李三才的才学见识,在同侪中是一等一的,他居然会在写给顾宪成的信中专门提到某个人,这人还居然只是个花钱捐的贡生?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顾宪成记性甚好,翻了一会,就把李三才写给自己的书信给翻了出来,一看,果然是说到有个叫做王子晋的,在苏州做了好些事,估计着半年之间,经他手就挣了不下十万两银子。


众人一看,都是面面相觑。李三才家资饶富,出手阔绰,生活也很优裕,这也是许多朝士愿意和他结交的原因。以他的作用,在东林党中其实更贴近及时雨宋江这个定位,因为顾宪成是没钱的,后来这东林书院能办起来,李三才的财力和号召力起了很大作用——话说宋江的名气,不就是靠着对来往的江湖好汉出手大方换来的吗?


他说王子晋赚了很多钱,那真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苏州作为江南商圈的中心,李三才在其中有着不小的利益,会和王子晋产生交集就再自然不过了。但是看这信中,李三才自己和王子晋本人也没有什么交往,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人,随口和好友顾宪成感叹了一下,说以此人的本事,若是不中途夭折的话,大约二十年后就会成为江南首富了。


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在大明朝,如果不是官身或者有功名的话,想要安安稳稳当个富人真是太难了!那就好比是一个孩子拿着金块招摇过市一样,各路豺狼会在转眼间把你撕成碎片的。李三才也就是这个观点,王子晋大概很快就会倒霉了,除非他真的靠上哪棵大树,把自己赚的大部分钱都献出去换个平安——李三才最根本的意思,就是他很有些想做这棵大树,把王子晋这样会赚钱的人才招揽到手下,来为他打理买卖,或许还能有别的用场。


顾宪成手中,当然不会只有那一份揭帖的文稿,他们手下在京城也是有足够耳目的,事先已经打听了一些沈惟敬和王子晋的来历背景。这时候拿出来一对照,意外地发现,此王子晋还真可能就是彼王子晋,因为都是苏州太仓人呐!


太仓人?就这三个字,在座的小官吏们又是齐齐一惊,这可是如今京城官场中的头等大事!因为立储的事,王家屏这个老实人已经弹压不住了,一方面他也知道这事群臣未必占理,可是另一方面,他又缺乏足够的手腕来调和阴阳,安抚群臣,如今已经有豁出去的架势,要站在群臣一边请求皇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了。


这一转,其实大家也都明白,皇帝不会就这么认输的,都没个台阶下,他天子的面子往哪放?因此结局顺理成章,王家屏是铁定要下台了,听说王家屏自己在上疏求立朱常洛的同时,就已经吩咐家人打点行装,跟在老家置办田宅:王元辅这是铁了心要走人了!


他走了,首辅的位子谁来?按说应该是轮到次辅赵志皋,可是赵志皋也不傻,王家屏这是撂挑子了,这烂摊子是他能收拾的吗?他就不吭声,等着看这帽子要落到谁头上——当然,如果皇帝真点了他的名,赵志皋也不会推辞,首辅么,也没什么难做的,大不了当不下去了再学王家屏撂挑子,有了前例还怕什么?反正后面等着上来坐这个火山口的人还多得是,大明朝这么多官,谁不想坐这个位子?没准就在我的任期内把皇帝给耗得没劲了,摆平了立储这件大事,那我不就流传千古了么?


人都有侥幸心理,大官更是如此,升官原本就要伴随着相当的政治风险,这一点只要稍有头脑的官僚就能看明白了。


可是在座各位都是拎得清形势的,都知道赵志皋在万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如躲在家里的王锡爵!因为现在很清楚,就算赵志皋当了首辅,他也还是会和王家屏一样和稀泥,和不过去了就撂挑子走人。真正要解决问题,镇住群臣,朝野唯有王锡爵,既有人望,又有手段,好像他们这些小官僚,听到王锡爵的名字都会有种情不自禁的立正站好冲动的。


因此,王子晋的籍贯苏州府太仓县,在这节骨眼上可就很敏感了。一个去年还在苏州赚大钱的太仓书生,转年就到了京城,成了兵部尚书的座上客,还被万历皇帝钦点作为朝廷使者出使朝鲜和日本?这可是通天的事,从一个小小的贡生到天子,中间跨了多少层级?居然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面如果没有猫腻,谁信?反正这帮已经习惯了琢磨人的官僚们,是一个也不会信的。


没准,这位王子晋入京的时候,是带着王锡爵阁老的手书,所以才能到兵部尚书府登堂入室的吧?(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