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塞北卷 第一章 国策
公元211年春三月,许都皇宫御花园内!
我独自一人身着便装,静静地站立在池畔之旁,面带微笑、侥有趣味地观赏着水中的鱼儿!太监、宫女和‘解烦军’都远远地呆在数十步外肃静地侍立着,不敢发出一丝噪音!
五颜六色的鱼儿们轻摇着尾巴在水中无悠无虑地游戏着、追逐着,或在比美、或在游戏、或在览食,尽情地享受着安逸的生活!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有些羡慕起它们的无忧无虑来!
忽地,一阵微风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一股令人心醉的‘春’的气息:那么的清新自然、那么的芳香迷人,我一时有些陶醉在这浓浓的春意之中!
忽然间,一声尖锐的童声猛地传来,打破了园中的宁静:“父王,您在干什么?在玩么?我也要玩?”我转过头来一看,却是太子陆冲,年届九岁的他扎着两只可爱的小辫活蹦乱跳的飞奔过来,累得身后的太监和宫女们一阵小跑,嘴里不住地喊道:“太子爷,您小心点,别摔着!”
转眼间,陆冲便飞奔到我近前,一把抱住我的右腿,冲着身后的太监和宫女们伸出舌头做了个鬼脸!我心中好笑:“这个小鬼头,又耍赖皮了!”我轻轻地弯下腰,将陆冲抱起,拱了拱他的小鼻子,笑着道:“又到父皇这里来,是不是有犯了什么错误惹皇后姨娘惩罚了!”
陆冲撅着小嘴道:“父皇。哪有!冲儿乖得很呢!”我闻言面色一板,佯作生气地道:“哪有?!你以前闯得祸还少了不成!快从实招来,说谎的孩子父皇是不喜欢的!”
陆冲闻言有些扭捏。粉嫩可爱的小脸上泛起一丝羞红,忽地一头扎进了我的怀里,嘴里吭哧、吭哧地道:“我不过就是给灵灵妹妹画画妆而已,皇后姨娘就要罚我跪地板!我才不干呢!”
我闻言心中好笑:这个淘气包还不定把灵儿画成什么鬼样子呢!不由得板着脸道:“看吧,又淘气了不是!你是哥哥,不能欺负灵灵妹妹和三个弟弟,而应该要保护他们。爱护他们才是!你说对不对,冲儿!”陆冲羞红着脸,小声地道:“是。父皇!”
我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笑道:“对吗,有错能改这才是好孩子!去,向皇后姨娘、还有你马姨娘以及灵灵妹妹承认错误去!要是认错态度好了。父皇明天带你来池塘边钓鱼!”陆冲闻言大喜。伸出小指头,认真地道:“好,父皇不许骗我,我们拉钩!”我有些哭笑不得地道:“好好好,拉钩,拉钩!”便认认真真地伸出小指和陆冲拉过了钩!
看着陆冲欢天喜地的去了,我心中一时有些感慨:“做为帝王,我不欠国家的。但做为父亲。我要么常年在外征外,要么一天到晚忙于国事。的确是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啊!只不过区区一个陪伴钓鱼的承诺在平常人家的孩子看来实在普通不过了,但却把冲儿喜成这样子!哎,我亏欠他们母子几个良多啊!”
正在感慨之时,忽地眼角的余光瞥见周瑜正笑兮兮的侯立在旁,我一笑道:“噢,是公瑾兄啊!”周瑜闻言笑道:“陛下教子得法,颇有古风,看来我华夏后继有人啊!”我笑道:“公瑾兄谬赞了,群臣到齐了么?”周瑜回道:“都已到齐,只等陛下一人了!”
我闻言有些歉然道:“都怪朕在这观鱼,一时竟忘了时间。快走吧!”周瑜一边陪着我迈步走向议政殿,一边笑道:“陛下许久都没有一次召集这么多重臣了,看来这次是有大事要宣布啊!”我闻言笑笑道:“知我者公瑾兄也!古人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事情是应该及早准备了,否则事到临头,恐怕就晚了!”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议政殿外,这时殿内五六十员各部文武重臣都已经等侯在此多时了。见我入殿,急忙下拜,山呼万岁!我笑笑道:“诸位爱卿平身吧!随便坐,无须多礼!”便也自己走上御座,坐了下来!
我看了看群臣,微微一笑道:“诸公,朕近有一问始终不能释疑,还请诸公帮朕解之!”孔明闻言笑道:“天下竟有一问难住陛下而不能解,看来此问非同小可啊!”“呵呵!”众人闻言一阵轻笑!
我也笑道:“此问为创业与守成哪个更难?还请诸公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忌!”众人闻听,恍然大悟,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庞统出言道:“陛下创业之初,诸侯并起,烽火天下,最后陛下后起而平天下,可谓艰难之至。故臣以为还是创业难!”鲁肃闻言道:“士元所言不然,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故臣以为是守成难!”
我闻言笑道:“士元与朕共取天下,经常入百死而得一生,可谓时时艰辛,处处惊险,所以才会认为创业最难!但子敬多镇后方,少入沙场,如今与朕共安天下,常常担心朕会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所以才认为守成最难!从各自立场看,士元与子敬所言都非常正确。但创业之难已成过去,守成之难刚刚开始,还希望诸公与朕一起共度这守成之难!”
群臣闻言大悟,一起拜服道:“陛下英明至此,实是天下之福!”我笑笑道:“诸位爱卿请起!朕虽初为帝王,但心中一直认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从其即位开始一直到其龙崩归天,都必须时刻怀着一种谨慎畏惧之心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时刻警诫自己和臣子不得贪于富贵、沉于安逸,如此方可使国家时刻都处在最佳状态!”
众人闻听。脸色顿时变得非常肃穆:大凡一个创业帝王取得天下以后,常常骄横而不可一世,享乐而自以为是。而像我这般谨慎细心之人,的确罕见!诸人一时心中非常震惊!
看着众人尊敬的脸色,我心中暗暗满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中华打下千万年长盛的基础,虽然这后果必然是自己殚精竭虑,但我也是无怨无悔!”便笑笑道:“另有一问与诸公商议!便是古今亡国之帝王,究竟是亡在何处?有何过失?请诸公试言之!”
众人情绪激动。纷纷畅所欲言。孔明道:“古今亡国帝王,要么亡于安逸享乐,要么亡于不纳忠言。大凡如此!”郭嘉也道:“孔明所言甚是,就像那秦二世,整日居于歌台舞榭,只知吃喝玩乐。根本不理国政。不纳忠言,如何能不亡国!”群臣纷纷附议!
我闻言有些摇头道:“诸公对亡国之君认识还是过于肤浅啊,只懂其表,而不懂其理!”众人闻言愕然,荀攸一向耿直,有些不服气道:“陛言所言臣有所不明,还请陛下试言之!”
我闻言看了看荀攸,笑笑道:“公达认为秦始皇功绩如何?”荀攸想了想道:“秦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虽有暴政虐民之嫌。但仍不失为一千古名君!”我闻言冷笑道:“不错,秦王有大功于华夏,的确有千古帝王之姿,但是朕却认为始皇也是亡国之君也!”群臣闻言愕然,面面相觑!
我继续道:“朕久闻始皇帝勤于治国,日批阅书简多达百余斤之多,多有废寝忘食之时,可谓古今帝王之楷模。但是天下之大,浩然无穷,虽帝王有天纵之资,也不能一一中理!始皇帝那时,由于秦皇大权独揽,群臣只知唯唯诺诺,取决受成,虽有不同,也是莫敢争议,以致于二世乱国时,群臣都不敢有所非议。如此‘言路不通,群臣不力’之遗害可谓无穷,所以虽秦王是古之明君,却也种下二世亡国之果!所以朕认为始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也!”
群臣闻言有所顿悟。我接着道:“朕之所以和诸公讲了适才那么多闲话,就是想告诉诸公,创业难,守成更难。若想长保我华夏帝国万年永存,虽帝王要英明果敢之外,你们当臣子的也要时时努力,日日用心,若知帝王有过,定然要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啊!”群臣这才大悟,我适才所言之真意!
我看了看孔明等道:“诸葛孔明、张子布、鲁子敬听旨!”孔明和张昭等急忙下拜道:“臣领旨!”“朕令你三人草立新法,设立言官制度!何为言官,通俗点来说,就是专找帝王以及大臣们麻烦之人。若言官认为帝王政令有所不对,或朝中文武百官行为有不端之处,便可仗义执言,直陈其过!言官直属于子布监察部,拥有免死特权。只要本身不犯有罪,帝王不得以任何理由杀戮、罢黜言官。若违此例,此帝王死后不得入祖坟而葬!”
众人闻言肃然,孔明闻言大喜道:“陛下圣明,若有此言官制度,必然可对陛下江山千载永固有益甚大!”群臣也是欣喜非常,有此言官制度,后继帝王要真想胡作非为的话,也得担心史官铮铮铁骨、钢钢铜牙!
我笑笑道:“适才朕所言‘言官’制度,便是我华夏万年必存的国策之一!朕再和诸公讨论几个国策,孔明、子布、子敬就起来听吧!”孔明与张昭、鲁肃便即归座!
我接着道:“古今亡国之帝王虽有群臣劝异不力之过,也有帝王本身之责!朕也不能只把兴国安邦的责任只交给臣子而不对帝王有所约束不是!所以朕今日议定国策之二:废黜帝王制!”群臣一听吓了一跳,连忙一起下拜道:“陛下慎言,臣等不敢!”
我有些不悦道:“都给朕起来说话!”群臣这才颤颤微微的回到座上。我怒道:“看吧,若帝王都像现在这般至高无上,没有丝毫约束,怎能做到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朕决定国务院出代表四十人,司法院三十人,国防院三十人,共百人组成‘国家长老院’。何为长老院,就是监督帝王职权之机构。如果长老院有七成五以上之人认为现今帝王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执政,那么长老院就可废黜帝君,从皇室之中再立新君。这是朕为了防止后世有不孝子孙乱我华夏基业所想出的法子。你等有何意见?”
群臣闻言大惊,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帝王不千方百计增强自己权力反而想方设法削弱自己职权的,一时都不敢吱声!我看了看群臣不敢言语,淡淡地道:“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的可是担心后世有不法之臣借此制度名正言顺地废除帝王、借以控制朝政吧!可是朕认为,要是一个帝王做到了七成五以上的国务院长老都反对他的地步,那么这个帝王也没有资格再继续做下去了。至于此制度是否会为不法之人所利用。朕倒并不太担心,因为这天下虽然是皇帝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的。如果有奸臣乱权的话。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知道如何去捍卫自己的天子的!何况朕设立的三权分立的制度,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控制这三院吧!要真是有,那也是我华夏帝国大运将终。命该如此了!届时不论有没有这国家长老院’制度恐怕都难保我华夏江山了!”
群臣闻言不太敢插话。毕竟这制度休说听过,根本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我接着道:“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反对的意见,那么这项‘国家长老院制’就这么定下了。朕现在再和诸公商议一下第三项国策:储君建立制!请诸公直言不讳,朕非是不能容言之人!”
群臣见绕过了适才的敏感话题,心中松了口气,这才纷纷起立。贾诩道:“陛下,古今立储制,基本都以立长立嫡为准。以避免诸王争国、互相残杀的悲剧,不知陛下又有何良策?”
我笑笑道:“要说良策也可名句算得上吧。朕打算日常仍然设立太子一职。按旧例以立长立嫡为主,以使万一有时帝王不在朝时,可由太子监国,但太子却从此以后却不再是先帝崩后名正言顺的继承之人。朕打算建一机密库室,以重重钢石制成,再设重门重重,警卫无数,将传位遗诏早早便封存在内。其入库之钥分为四把,即先帝本人一把,三院首辅各一把。待先帝崩后,皇太子和三院首辅合同一起进入密库,打开遗诏,再遵从遗诏册立新帝。这新帝可能是原太子,也可以诸王子中之人,但一定要是先王诸子中最贤最能之人!这样在先帝未崩之前,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国家真正的储君是谁,朕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免却了诸子争位、自相残杀的惨剧。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呵呵,这有点仿照清朝的立储制了,这虽然仍不是最好的立储方式,但的确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立储方式了!)
群臣一听一时琢磨开来,良久,孙策道:“长久以来,国家未册立太子时,众王子互相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屡见不鲜;便是国家册立太子以后,太子作为储君又成了众王子们集中攻击的对像,皇室始终难以平静下来!陛下这种秘密立储制度的确可以让诸王子们很大程度上消减彼此的敌对情绪,最大限度的安定皇室,对此良谋臣深表赞同!”
郭嘉却有所疑虑道:“陛下,可是万一这新帝不是先帝长子或嫡子,会不会引发国家动荡啊?”我正色道:“新帝只立长立嫡或许有利于王朝一时的安定,但立贤立能却可保王朝长久的安定,朕决意日后册立新帝当以立贤立能为准。并将此标准以律法形式规定下来,若密诏取出宣读后诸王子中有不服者,既为谋反,诛无赦!朕想只要人人遵法,众臣奉旨,便有野心之人也是难以掀起什么浪花来!”众人想想也是不错:等到遗旨一宣,大事已成定局,便有不服者也是无可奈何了!这样的确有利于皇室与国家的安定,一时纷纷附议!
我松了口气,心道:“总算把气氛调动起来了,否则我一个人唱独角戏那多难看!”便笑道:“好,那么这第三项国策便定下来了!这第四项吗便是人口和土地制度!诸位爱卿都知道大凡在一个王朝初创时期,人口比上一朝代急骤减少,土地也会荒化严重。这时侯分配土地不是什么难事。基本上可以保证人人有田种,人人有衣穿,促进国家国力迅速回复!但是国家安定长久以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可用于分配的土地无形中就会越来越少;再加上门阀贵族的产生,土地这种东西的兼并就会越发严重,最后导致无地可种之人将会越来越多。虽然历代王朝多有屡屡严厉禁止土地兼并者,但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土地兼并的趋势仍然是难以改变。直到有一天。当越来越多的百姓们无地可种,无食可吃、难以生存时,便会揭竿而起。掀起新一轮诸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这般的农民暴动。这样便会促使一个王朝迅速败亡,另一个新的王朝随之诞生!”
我说的口干,便喝了口香茗。看着众人听得十分聚精会神。心中十分满意,继续道:“但是有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没有办法减少这种百姓的苦难呢!诸公可有良谋?”众文武听了咧了咧嘴,这种人口增长与土地兼并之间的矛盾历来已久,各个王朝都没有什么好办法,众人一时又如何可以想得出来。于是一时间都是沉默不语!
我摇了摇头,心道:“要不是我一时巧合来到这个异时空。恐怕这王朝更迭的规律还会一直顽强地发挥它的作用啊!”我笑笑道:“朕有两个法子,诸位爱卿听听看可不可以适用!”诸人一听我有办法,心中大喜,立即竖起了耳朵!
我说道:“首先,就是人口问题的解决。一个国家土地毕竟有限,人口越来越多以后,土地自然就会减少,最终导致农人食不裹腹,以致谋反!所以朕第一个办法法就是抑制人口增长。只要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那么无形中便会大大减缓土地不敷使用的窘境,使一个王朝的寿命大大增加,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诸人闻听吃了一惊,刘晔惊讶道:“陛下,常言道:‘人多而势众’,若朝庭控制人口增长,国家人丁不旺,那么如何可以促进国力增长,内安天下、外御强敌?”众人闻听纷纷附和,大有不同意见。
我挥了挥手,众臣静了下来,我笑笑道:“人常言:兵贵精而不贵多,人口也是如此!若我华夏有两千万文能兴国安邦、武能冲锋陷阵的勇猛之士,实是远胜于六千万只能勉强糊口、文不能报国、武不能定边的无用之人!国家的资源就像一个梨子,吃的人多了,不仅每个人都吃不饱,而且每个人都会很瘦弱;如果吃的人少了,不仅人人吃得饱了,而且且人人能吃得壮实。一个国家真正强盛与否,不是看它的人口有多少,而是要看它的人才有多少,创造的财富有多少!朕采取控制人口这项策略,就是要使我华夏的所有资源尽可能地为国家培养出一群虽少而精的杰出人才,而不是用有限的资源去培养出一大群只会吃饭、别的什么都不会的蠢蛋!诸位可能看到,郑浑所统领的科技部对国家的促有多大,现在一个人在一天内生产的钢铁可以抵得上前人十天的产量,可见人口的多少并非是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志,科技才是第一重要的因素。而先进的科技从哪里来,就是要靠人才来发明!所以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势在必行!子敬,你速速拟法,传告天下,从即日起:国家限定每一对夫妻只准生两个孩子,多生者罚;而且父母死后,父母的财产也只能由前两个孩子来继承,第三个孩子没有财产的继续权,只能自谋生路!”
众人一听若有所思,良久,孔明道:“陛下这么下旨,长久以后,我华夏之人定然会以只生两个子女为准,不敢多生。毕竟多生了,不仅仅要受国家处罚,多生的孩子还得不到任何家产的继承权,的确是好办法!另外科技是国家强盛第一要素的论断,臣也是第一次听说过,虽有些突兀,却细想起来颇为有理,值得提倡!”
此言一出,众臣都是言之纷纷,或有赞同,不有不赞同之意,但郑浑听到我对科技如此重视,不由得红光满面,腰杆挺得倍直!看着众臣争争吵吵的模样,我就知道‘多儿多福’、‘养儿防老’这种思想一时半时还没有办法完全解除。便道:“这控制人口之议,也许诸公不能完全赞同,但是这次朕要专权一回。定下这不容更改的国策。也许几十年,上百年后,你们就会发现朕的这条国策是多么的正确。何况,这控制人口之策也并非是一点不容更改,有些时候也是可以破例的。比如说,朝庭七品以上官员就可以破例让其多生一胎而不罚,而且为国血战、有战功之人也可以让其多生。甚至非我汉族之其它民族也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标准,以示优惠!具体如何做,子敬。你根据朕的意思,拟定一个初步的章程后,再交由朕审阅,然后方可发布天下!”鲁肃领命!
我接着道:“朕说的防止土地兼并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将国家所有土地(专指家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此言一出。众朝臣一时大哗。纷纷反对。荀攸代表着颖川等地的门阀大族,闻言反对道:“陛下不可,这土地千百年历来私有,已成万民公认之准则,若全部收归国有,恐怕会激起民变,万万不可!”一时间附者如云!
我闻言心中冷笑,在座的文臣武将多有门阀贵族出身者。土地是他们的最大财富,要剥夺他们家族对土地的所有权。当然且全力阻止!我猛地拍了拍桌子,脸色往下一沉,众人大惊,议论声瞬时便静了下来!
我冷冷地道:“朕还没有说完,你们急什么?朕知道在座诸公多有良田无数者,所以竭力反对,是也不是?朕的陆家在江南也有良田无数,朕都没急,你们急什么!你们可曾想过没有,你们的家族在吃香的、喝辣的同时,无数流民百姓在吃着树皮和草根度日啊!亏你们还自诩为开国功臣,万民救星,原来就是这么点德行!”
被我狠狠一骂,不少人都不说了,低下了头去,满脸愧色。我缓和了一下口气,平静地道:“朕将土地的权利分成两种:一为所有权,就是土地到底归谁所有,二是使用权,就是土地到底归谁所用。朕将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权都收归国有,但使用权并不收回。也就是说这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仍由原来所有之人继续耕种!这使用权除了个人的法定自留地不允许买卖外,其余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由买卖!”听到这里,众人方才明白了,不少人暗暗地嘘了口气!
我看得真切,心中冷笑,接着道:“但是,这使用权的授予也是有期限的,就是以一百年为例。从新地土地法颁布一百年以后,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部收归国有,由国家进行新一轮的统一公平分配。原本的使用者除了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一人都有一亩自留地属国家无条例分配其使用外,要想再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就必须花钱向国家再购买新一百年的使用权。这样子,国家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土地兼并的趋势,而且也可以为国家聚集一大笔财富,或用于开缰拓土,为新增人口增加耕地;或用于发展工商业,为新增人口增加别的生存渠道。这种方法将大大缓解土地兼并的压力,甚至可以将原本一次复一次的农民起义从此灭绝,极为有利于我华夏帝国的长盛不衰!诸公虽有异议,但这点朕不打算征询诸公建议,这条新法必须强制推行下去,做为永不得摒弃的国策来执行。只要我华夏帝国存在一日,这条国策不容篡改!”
诸人闻听这条新法,一时间各有所思:对于不少寒门出身的文武来说,自是无所谓;但对于对些士族出身的大族来说,毕竟有一百年的缓冲时间,又见我态度强硬,却也不敢再继续反对了!我见众人都不说话了,心中暗乐:“只要这道法律形成了习惯,你们日后想反对也没有用了,毕竟广大的百姓们一旦知道了有这种好办法确保自己的耕地所有权,还会放任后人随意篡改么!不过这种强大至极、影响极广的法律,也只有像我这般开国的帝王才有影响力力排众议推行下去,要让后世子孙来行之,一个字:难!他们的威信不够啊!”
我继续道:“好,既然诸公已经不再反对了,那么朕就再说一说第五条国策:就是教育问题!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华夏要想长盛不衰,人才不可缺乏。朕现在有一个计划。就是在五年之内要将官学推广到全国每一个县。长久以往,若国家财力富余,甚至要推进到每一个乡。而所有官学中使用的书籍则必须为国家统一颁布,统一任可的法定文本,任何未经国家礼部认可的书籍皆为非法,不得在官学教授!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们能够读上书,官学所需的费用一定要低廉。以使不管士族还是寒门只要出得起学费都必须收留,不得有任何歧视。而官学的经费国家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这官学的持续,除非外族大举入侵我华夏。否则有胆敢停办官学者虽是帝王死后也不得葬于我华夏之土!另外,官学除了教授孩子们习文断字外,还必须人人习武,国家要立法规定。官学的文武教学时间比例不得低七三。违者严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朕希望我华夏官学教育出来的子民不仅仅文能够安邦、武也能够定国。慢慢地,朕打算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所有朝庭新进的文武官员都从官学之中选拔,通过文武两种科举制度进入朝庭任职!只知文而不知武者,或只知武而不知文者,只能为史为兵,而不能为官!子纲。这条新政的法令,便由你和子敬司法院一同起草。报来朕看!”“遵旨!”
好在官学制度在江南创立已久,诸人反对的意见倒不大。而前一阵子有反对相关意见的腐儒和官史被杀了一大批以后,其他人也不敢再触这逆鳞了!只要这种制度一旦真正以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则意味着统治我华夏官场数百年的门阀士族制度从此烟消云消了。原来这士族制度的掘墓人是唐太宗,现在就由我来做了!
我接着道:“下面,朕就宣布最后一条国策:‘内王而外霸’!何为内王,就是在国内实行‘王道’统治。从此上国策诸公可以看出朕之用意,朕就希望尽可能地给予臣子们和天下所有的子民一个公正、公平、幸福而有序的生活环境,不以严刑苛法而害民,而以教育来感化万民,使其自觉地法律允许的框架下自由而幸福的生活!从而缔造一个强盛、文明、尚武、统一的华夏大帝国!而外霸……”我眼睛里陡地冒出一股杀气,吓得众人一个激零!
我冷冷地道:“外霸就是说对国外实行‘霸道’,旧汉西域大将陈汤说得好‘明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从即日起,我华夏帝国就是要对任何胆敢抚我中华虎须之人纵使是追杀万里,也绝不放过一个!要让天下所有国家都知道,我华夏帝国是一条巨龙,是万万惹不得的!”
众人见我说得凶狠,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竟有种数九寒冬的感觉。一众武将闻言兴奋了,赵云大喜道:“太好了,主公若有意出塞,云愿为先锋,扫平胡寇!”哗啦啦,一时间原本在讨论政事时插不上嘴的武将们一拥而上,纷纷请战,真个是人人踊跃,个个奋勇!
张昭见状忙道:“陛下,臣有一话不得不说。昔年汉武大帝武功盖世,逐匈奴于漠北,扬汉威于西域,可谓做到了‘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警言!但是,无论是汉武大帝征匈奴,还是更前一些的秦皇平南越、定北疆,无不是耗尽国力,险些亡国。而我华夏初立,国力不振,若要仅为国家颜面而弄得劳民伤财却是实不可取,所以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此话一出,一众文臣也纷纷附和,极力反战。这和武将们一心求战的踊跃简直是南辕北辙、差之千里。我见众文武吵得热闹,挥了挥手,众人很快便平静了下来,我平静地道:“定边灭胡不能不做,因为我华夏帝国要想长治久安,再复我堂堂天朝风采,不运用武力是不可能让蛮夷们屈服的。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接受我华夏文化者便是我华夏的敌人,既然是敌人就必须剿灭!但兴兵却不是现在,因为国家初定,百姓思安,这正是恢复国力的大好时机,所以朕五年之内不打算兴兵北伐。但是从现在开始起,就要在北疆之边开始屯积粮草、聚集辎重。以备后用!朕要让胆敢犯我华夏者知道龙的逆鳞是绝对不能碰的!”
众武将一听面有喜色,有仗打对他们来说就是意味着战功,意味着名流青史。彪柄史册,当然会兴奋了。但一众文官们就苦了脸了,战争要钱、要人、要物,这还不是要文官体系来筹备,不由得有些不同意见。
鲁肃想了想也道:“陛下,古人常言:‘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对外征伐虽可扬我国威,但对百姓来说却是弊大于利。因为一旦开战,百姓们不仅要出钱、出粮供应大军所需。更要出人出役参加大军、蝶血沙场!一战下来,虽然边患稍除,却是国贫而民苦,家破而人亡。所以历来百姓不喜国君嗜战。道理也正是如此。所以还请陛下息了征战之念。多以招抚、通商为佳,这样才是长久平安之道!”
我闻言心里暗骂:“怎么这些人都是猪脑子呢,对外征战是赚钱的大生意,还一个不情一个不愿的!真是搞不懂你们!”我于是笑笑道:“子敬所言差矣,谁说打仗是耗费国力,空得脸面而无实惠的!朕认为对外征战,只要不是打输了,便是财源滚滚、利益多多之事!”
众臣闻听愕然。面面相觑,一时哑口无言。良久。鲁肃才木木讷讷地道:“陛下,恕臣鲁钝,自古以来打仗都是费钱、费力之事,何言有利益可讲?”
我闻言大笑道:“你们既然不明白,那么朕就说给你们听听。为什么匈奴当年只以区区不到二百万人口而可以与我大汉六千万人口激战数百年而不灭,而我大汉虽胜却反而落得个国穷力疲、胜而不惠的下场?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匈奴会‘抢’,而我大汉不会‘抢’!何为‘抢’,匈奴每当国力困顿、衣食无着之时,就会大举南侵,抢我女子、掠我钱帛、夺我粮食,以此以战养战,越战战强。草原民族就是这样用我大汉国力而与我大汉抗衡,所以可以以远逊于我大汉的国力与我汉人抗衡数百年而不灭。而我们呢,只会空讲那礼仪道德,在国力软弱、战不过蛮夷时逆来顺受,予取予求,使其越战越强、更受荼毒;而在强大时,又只会为了一个什么天朝脸面败敌而不灭敌,胜敌而不抢敌,更可恨的是反而为了显示什么狗屁天朝之威赏赐战败的敌人牛羊财帛供其继续生存。以至于日后胡寇养足精神、恢复力气之后再度卷土重来,扰我华夏。这种对外征战方式实在是愚蠢之至,怎能不弄得国贫而民苦,蛮夷屡剿而不绝?百姓又怎会为了这种君王表面的威风和功绩而去出钱出力出人为国血战?”说到这里,我停住了话头,静静地看着群臣!
众文武这时,正自面面相觑地若有所思着。忽地周瑜出言道:“陛下所言的确是一针见血之理,正因为如此,我华夏帝国前朝数千年来一直这般和蛮夷反反复复战乱而不断。难道陛下有良策改皮窘境?”
我闻言点了点头道:“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们就要向蛮夷学习就行了,一个字:‘抢’!蛮夷既然敢抢咱们的东西,那咱们为何不能抢他们的东西?既然两国交战,那么就是敌人,对待敌人就应该用铁与血的手段,又怎能讲什么仁慈和怜悯!?抢光他们所有的女人、牲畜、粮食以及财帛,以供应我军之用;占领他们所有的草原、土地、河流及资源以富我华夏国民;敌人强大时我军暂时隐忍退却、积蓄积力,敌人弱小时我军穷追猛打、不将敌人举族根除绝不罢休,这才是我华夏帝国应该采取的作战方式。如果我们采用了这种作战方式,那么我华夏帝国同样也可以越战越强,越战越富。诸位爱卿想想看,每当我军对外征战夺得战利品无数的时候,我们就将这些战利品一部分留作国用,一部分分给血战为国的将士,再一部分赏赐为国出力的百姓们,如果这样的话,我华夏举国都会从对外征战中获利,都视为国从军、扬威塞外是一种光荣、高尚之事,我华夏帝国又怎能不威服万里!”
我闻言狠狠地瞪了孔明一眼,吓得诸葛小虫连忙下跪道:“臣触怒龙言,万死!万死!”我不悦地道:“起来吧,朕说过不以言论而杀言官,同样也不以言论而杀进言的臣子!”孔明这才颤微微的又回到座上。
我想了想。冷冷地道:“两国既然开战,就应该是你死我活,针锋相对才是!难道就允许蛮夷抢劫我们的财物和土地。杀戮我们的子民,强奸我国的女子,而不允许我们也做同样的事情!?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因为你们这种狗屁虚而不惠的思想才使得我堂堂天朝数千年来一直被诸般小小的蛮夷欺侮得是叫苦不迭!可耻啊。被人家欺侮得如此狠毒。竟然还对人讲求什么礼义廉耻!你们怎么不去跟蛮夷们说:你们应该讲理,不要来抢我们的土地,夺我们的财帛,强奸我们的女子,有几个蛮夷肯听你们的!?在这个世界上,谁拳头大谁就是公理,国家与国家之间更是如此。亏你们好意思讲什么礼义廉耻。朕告诉你们: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不存在什么朋友和礼仪关系,有的只是利益关系。两国有共同利益就会联合。没有共同利益就会反目。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们要把这些话。当成对外交往最高的信条。我华夏帝国就是要让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不犯我则好,要是胆敢触我龙之逆鳞的话,我华夏帝国就会让他食无粒米、穿无片衣,居无根草!”
众文武闻听,一时触动很大,有震惊,有迷惘,有羞愧,总之一时千姿百态,犹若一个浓缩的小型社会一般!我熄了熄火气,继续道:“你们啊,太过迂腐了!既然对外征战,不仅令可以令国家、军人得到实惠,又可以使百姓更加富裕、更加安乐,又有何不可呢!你们担心骂名?真是可笑之致,要知道历史是由胜利者而写的,失败者有何资格去写历史?只要我们打胜了,我们就是正义的;反而我们如果打败了,那么我们就算有再多的理由,我们也是错误的!如果诸位爱卿为了所谓仁义的虚名而不肯为我华夏帝国长治久安而担此重任的话,那么你们可以将发动对外战争而引起的一切罪责都推到朕的身上。只要天下万民能够幸福、富裕的生活着,朕便受万夫所指,又有何惧!”
忽地,贾诩闻言出列道:“陛下今日所言令臣恍然顿悟。两国交战根本就不应该讲究什么礼仪之类的虚礼,实在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浴血死斗。如果我等只为发动对外征战的方式而有千秋骂名的话,诩愿和陛下一同承担!”
众人这时大多数已经顿悟,互视一眼,一起下拜道:“臣等愿为陛下驱策,万死不辞!”我闻言大笑道:“很好,你们能够醒悟过来,理解朕‘内王外霸’这四个字的真义,朕很高兴。这四个字理解好了,我华夏未来不敢说数千年内,至少也要说数百年内没有人胆敢逆我华夏帝国之龙鳞!诸公,为我华夏兴盛,努力!”众臣一起大喝:“为我华夏,努力!”
我点了点头,欣慰地道:“适才朕和诸公的言行,史官都已经记录在案!太史令!”“臣在!”“朕令你立即将朕今日和诸公的言语整行成《论语》形式,然后编辑成策,发往全国各地官学,让千千万万的子民都理解朕这‘国之六策’的真正念义!将来朕要是不在了,就要靠他们来将这六策来继续贯彻下去了!”“遵旨!”太史令许芝退下!
我看了看众臣道:“适才朕所言这六策皆须形成立法,这六条法律从此号为‘国之六策’,为国家最高之法,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删除。便是因日后形势变换,需要有所更正,也须‘国家长老院’八成以上人员投票同意才可以更正,否则任何人担敢擅改者,杀无赦!”“遵旨!”
我对鲁肃道:“子敬,这六策,需要你司法院牵头,并国务院和国防院相关相部通力合作才能制订。你速速订好后,报来朕看。朕审阅后颁布全国,通行天下!”“遵旨!”鲁肃恭身领命!
想了想,也没有什么再说的了,我挥了挥手道:“你们退下吧,尽快完善这‘国之六策’,朕希望看到我华夏帝国再次威临天下的一天!”众文武看了看,恭身而退!
数月后,‘国之六策’经过修改、编订后颁布全国,做为国家各级官学法定教材,开始灌输进华夏帝国年青一代的心中。其间虽然有不少反对的声浪,但是这国之六策还是很得百姓们赞成的,所以在国家动用了各强力机器以后,反抗的声浪后继乏力、很快便平息了下去!
从此,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全面,更加强悍的新帝国开始在东方冉冉升起!云雾迷蒙中,巨龙开始磨励着它的利爪准备着腾飞九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