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不可,可,不可,可,不可……
伴随着时间缓缓流逝。
和一份份奏疏的批阅。
朱允熥突然发现,完蛋了,自己不认识“可”这个字了!
……
与此同时,作为朱允熥挑选的老北鼻,中书舍人刘三吾。
也被朱允熥提问的一个个问题,问的头昏脑胀。
当然。
早上刘三吾就知道了,朱允熥实在是太能问为什么了。
见到刘三吾精神不济,朱允熥也没用把对方往死里用的意思。
“你先下去休息半个时辰吧,让东宫属臣,翰林学士黄子澄过来。”
“臣年迈不堪,谢陛下体谅。”
刘三吾告罪一声,也不硬撑,乖乖的去了偏殿,到专门给内阁成员休息的地方去了。
……
黄子澄,“建文三傻”成员之一,最得建文帝朱允炆信任的大臣。
论历史名声。
比当年因为七王之乱,而被诛杀的晁错,还要无能。
不过。
小皇帝朱允熥,并没有因为对方支持过朱允炆,未来提出种种煞笔政策,而直接斩杀,或者将对方罢官处理。
他是皇帝!
皇帝固然可以想杀谁,杀谁,但至少得找点理由,哪怕理由,非常的可笑。
……
在等待黄子澄的时候,朱允熥闭目休息了一会。
他可不想得近视眼。
这个时代的眼镜,效果并不好。
近视眼,毁一生。
不一会儿。
黄子澄从偏殿过来了,远远看到正在闭目养神的小皇帝。
黄子澄心里,真的后悔。
眼瞎啊!
当初在东宫的时候,竟然没有看出来,朱允熥这小子能当皇帝!
谁让朱元璋马皇后死了,自己不立皇后,却偏偏在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死了以后,立一个太子继妃吕氏呢?
谁让太子朱标,平常的时候,更加宠爱喜欢读书,待人礼貌,性格温和的朱允炆呢?
特别是在他黄子澄的教导下!
朱允炆在太子朱标生病期间,衣不解带,为了伺候朱标,硬生生饿瘦了二十多斤,这等孝顺的举动,被朱元璋大加夸赞呢?
哎,悔不当初!
不过。
小皇帝朱允熥,现在应该不知道我早就暗地里投靠了朱允炆。
否则。
怎么可能现在直接让我加入内阁呢?
黄子澄心存侥幸!
……
朱允熥没有直接表现出攻击性,笑着道:“黄翰林,刘舍人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一会儿就由你来解答朕的疑问。”
“是,陛下。”
“行了,坐吧!”
“谢陛下。”
黄子澄坐在了之前刘三吾的座椅上,一点都不慌。
他以前可是朱允熥这些皇子,皇孙的老师呢,当初朱允熥经常被他刁难,最后在朱元璋或者朱标面前出丑!
朱允熥可是遭老罪了!
经常被惩罚。
伴随着朱允熥开始批阅奏折,询问问题,黄子澄聪明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
果然。
能被老朱父子认可,甚至朱元璋临死前,将他留给朱允炆当辅政大臣。
黄子澄的学问,以及一些对常规朝廷政策问题的了解,非常优秀。
这搞得朱允熥都想留下他了!
但不行!
朱允熥想杀一个人的想法,不会因为他某方面过于优秀,就可以通融。
就像他不会因为“大明战神”曹国公李景隆在勋贵里面人脉广,就不会杀这种叛徒一样。
尽管对方背叛的是建文帝朱允炆!
但叛徒就是叛徒!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朱允熥绝对不允许一个曾经出卖大明皇帝,背叛大明王朝的勋贵,再继续活在世上。
现在不杀他!
仅仅是因为现在不是动手的机会罢了!
……
时间过得很快。
还没到半个时辰,偏殿里,中书舍人刘三吾就被照顾他的太监叫醒,连忙又赶了回来。
“陛下,刘舍人回来了,臣告退。”
黄子澄道。
“不用,曹忠,再去搬一把座椅吧。”
黄子澄心中一喜。
乐滋滋的,把抬起来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于是。
朱允熥就有了两个可以轮换使用的人工百度,可以查漏补缺。
等到其他内阁成员都下班的时候,朱允熥没有放过刘三吾和黄子澄。
朕要加班!
你们也得加!
其实,内阁夜晚也需要有人留守,今天暂时就点了他们两个的将。
足足处理了一百多份奏折,朱允熥一开始其实还是挺心奋的。
毕竟。
前世他就是一个屁民,放个屁,都不带响的。
穷人发达靠穿越。
一下子就变成了万万人之上,主宰整个大明王朝的皇帝。
不高兴才怪嘞!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朱允熥现在真觉得:这皇帝,太难当了,真不容易,可不是每天光享受就行的!
夜渐渐深。
朱允熥也不干了,匆忙吃了一顿饱饭,直接让刘三吾两个滚蛋。
按规矩,他今夜还得守灵。
朱允熥拿起批阅奏疏的蓝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三个字。
“朱,允,熥!”
随即对太监曹忠吩咐道:“朕今天累极了,不休息是不行了。
你一会儿把这张写了朕名字的白纸,送到东宫,替朕守灵。”
嗯,此等行为,当真是孝(笑)杀他人!
连曹忠这个没把的太监,都看不下去了。
……
回到寝宫。
朱允熥趁着泡热水脚的机会,把准备在皇宫成立东厂特务机构的事情,告诉大太监曹忠。
“东厂的业务,以后就由宫里太监负责,宫女由皇后的南厂执掌,你不要乱插手。”
曹忠心底里激动:“陛下,您信任奴婢,奴婢就算这辈子做牛做马,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您的恩情之万一。”
曹忠开始表孝心!
但是。
“陛下,先皇可是留下了“宦官干政者,斩”,若是被朝廷的大臣们知道了东厂,奴婢怕是要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呐。”
朱允熥道:“所以,咱们不能太明显,直接启用东厂的牌子。
以后,你们这个机构,就叫:东宫印刷厂,简称东厂。”
朱允熥尽管觉得大明时代,所谓的改革,是不合时宜的。
英法两国,多少皇帝,因此而亡?
都是教训呢!
朱允熥可不想改着改着把自己脑袋改掉了!
但从上而下,有限度的一些特殊想法,完全可以暂时在大明王朝流行。
东宫印刷厂,暂时要搜罗一些国子监的学生,创立一份全国性的报纸。
半月刊!
就像明朝中后期的朝廷邸报,由通政使司或内阁,出版的半官方性质的期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