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带着一千郡府兵守着县城,江倩安排几千民团的团勇在各个镇子上平乱。其中主要是韦承宗的人。
韦承宗的平乱就是看着谁穷凶恶极之人就抓,但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会众都是乡民,平时都看着很老实,他们大多是没有了粮食才跟着去围了县城的,民团一到,他们就四散的回了各自的家。
至于那些乡绅被抢夺的粮食,在韦承宗看来,粮食都是给人吃的。给谁吃都是吃,所以在收缴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那一个乡绅平时为非作歹了,那他家的粮食自然就找不到了。结果没有几个乡绅的练市能收缴回来。
那些堂会的会众头目,只要是平日里在乡村种地的,都让回去种地了。像欧阳赫讲义气这样的堂主都私下收编到了民团。只有几个堂会中的恶徒给抓到了大牢。
县城平静了,平日里为非作歹的乡绅都在家里躲着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就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民乱再起,而被县衙当做替罪羊抓了去。
乡村一样平静了,乡民们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得到了粮食,还没有被抓起来,那他们怎么还会去聚集。
而民团则占了渠县的各个乡镇。
薛守志在南阳府得知民乱退了,就让张客卿带着他回到渠县,但这个时候的渠县不在有人欢迎他。
乡绅们躲着他,即使原来投靠他的那些乡绅,因为关键的时候他要出卖乡绅,这让他失去了信任。
县衙的差役们看似对他还算和善,但那都是面子上的,甚至连郡府兵都躲着他。民乱的时候是民团和他们一起,不是这个薛守志。当兵的才不管薛守志是谁家的子弟,他们是提着脑袋冲杀的人,最记恨领头的放弃他们自己跑路。
就连刘振都对薛守志有点不冷不热的。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个薛守志靠不住。而且最后是他守住了县城,这个功劳跑不了,他只要不得罪薛守志就好。
这次民乱肯定会上报朝廷的,如果薛守志贪了他的功劳,他就找江倩去,那江倩已经和他说过了,民团是协助平乱的,不抢占他的功劳。民团一样会给朝中上奏这次民乱的过程。
薛守志不管渠县的人是怎么想的,他要先保住自己不能受到朝廷的处分,此外他更是想着如果可以的话,就把民团再次驱离出渠县。他拟了一份文书上报郡守庞鸿文。大意是他在民乱之时立刻到南阳府求救,并布置了县衙众人守住县城。这次民乱是乡村中的堂会干的,他已经派人抓捕了。而守住县城的功劳是他留下的一枪郡府兵,和民团无关。
这样的文书其实没有多少意思,薛守志自己都知道。但他只能这样写,如果庞鸿文和二皇子帮他的话,再加上靖国公在朝中的势力,只要内阁认定 了他的奏报,那他至少能保住这个县令的官职。
薛守志其实已经成了笑话了,至少在南阳府。一个县令没有临危不乱,而是急急忙忙的撇下手下自己跑了。结果是民
团和留下的郡府兵守住了渠县。这样的事连刘步彤和孙步志都看不上。
他俩这次倒是都听默契,对薛守志上报的文书就是签署转发庞鸿文。然后再私下派人去对薛守志表示他们是支持薛守志的,毕竟薛守志是靖国公的儿子。
李化没有为此上报什么文书,他这会儿在桃花源镇呢,他已经不是山南县令了,他不需要为此去上报什么。江倩倒是用南阳府民团主办的名义写的奏报,但里面只是写到民乱之时,接到刘振派来的差役要求民团到渠县救援,等民团到了县城后,民乱已经退到乡镇,刘振守城有功,而民团只是配合这在各个乡镇平乱,抓捕的堂会会众交给了渠县县衙。
这篇文书对薛守志是只字不提。
文书其实是齐秀才写的,他对自己的这篇文书很满意,按他的话说,不提薛守志,其实就是把薛守志放到火上烤,一个县令不守在县城,连夜跑了。这种事朝廷肯定看的出来,不需要在文书中提及。至于朝廷怎么处理薛守志,那就看朝廷的好了。反正渠县除了县城以外的地方都是民团的了。
而且你越是不提薛守志,那二皇子就越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要是提了,他为了保住薛守志,可能还会找理由问民团为何不经州府同意就到渠县去平乱。
你要是什么都不提,那难堪的就是二皇子,朝中官员都是眼睛亮的人。谁都能看明白的,你就是保住了薛守志那又能怎么样呢,保住一个废物有什么作用?把难题交给二皇子他们去好了。
就像齐秀才想的那样,京城里面为了渠县民乱已经炸锅了。
武盛院的不少学子都叫骂着说薛守志无能,丢了武盛院的里面。他们不管自己是否是废物,反正他们骂起薛守志是废物倒是很起劲。
还有些家族与太子交好的学子,干脆找到院中的执事,要把薛守志的名册从院里抹掉。理由就是丢不起人,他们没有这样的学长。
而与二皇子交好的勋贵子弟则不愿意了,但他们实在找不到为薛守志讲话的由头,说薛守志反应快,及时到南阳府通报求救,这由头骗骗人还可以。你还真的要把这讲出来,那就更丢人了。
南阳府就没有派救兵,是守城的一千郡府兵加上民团平乱的,那就是说这样的民乱根本就不需要去求救,渠县自己就可以平定了。
除了废物,谁还能干出这样的事呢。县令跑了,县令的幕僚和民团把民乱搞定了,这都什么事。
如果薛守志是和山南县李化的争斗,那学子们中间帮着他的人可能还会多少帮他出头。可现在是薛守志一个人就把自己打败了,你让人怎么说。
除了武盛院,京城不少衙门都私下里议论纷纷,兵部里面都有些官员窃窃私语了。镇南将军徐彤这次到表现的很大度,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议论,看到别人私下议论的话,他还会劝解。
可是徐彤在他的家宅里面是差点
把大牙笑掉。靖国公那是大宗师啊,不断武功高,而且会带兵,可薛守志简直连头猪都算不上。
徐彤为此是越看小胖子飞飞就越喜欢,这是自己的种,别看人胖,可要是比起薛守志,那简直是太出色了。
最难堪的就是靖国公薛江了,他有气出不来。你找到对手相互对打哪怕输了,至少知道对手是谁,你还能和对手交战的时候全力应付。
可这算什么,一个民乱,他儿子弃城而去。留下个幕僚守城,这谁看不出来当时薛守志就是把刘振当做挡箭牌。
问题是刘振守住县城了,因为薛守志跑的时候,那些堂会的会众去追薛守志,直接追到渠县豫南阳府的交界。薛守志是很狼狈的的跑到了南阳府,而在南阳府的他给刘步彤还有孙步志大讲渠县有几万人发起了民乱的时候,有渠县的差役到知州府来报渠县守住了。这当场就让刘步彤脸上很精彩。
而驻扎在小坪镇的民团则协助了刘振保住县城,还在各个乡镇平乱。现在渠县安定了,薛守志又悄悄的回去了。
从好处想,薛守志能保住官位,因为县城没有丢失,而且还可以说薛守志是到南阳府求救,同时在走前安排了刘振守住县城,而且薛守志在出城的时候故意一起乱民的注意,让乱民去追他,是因为这样才保住的县城。
这样的说法睿帝会认可的,因为他是靖国公,薛守志是他儿子。但睿帝不会真的就以为薛守志是个有本事的人。甚至睿帝还会私下告诉他薛江,保住了薛守志是给他面子。
那样的话,他几十年来的功劳就算抵消了。睿帝可不是个大度的帝王。
所以薛江的决定是不管不问,他是兵部尚书,这事归吏部管,吏部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他犯不着为了薛守志当个县令而出面。
可二皇子司马贺不这样想,他还是想保住薛守志啊,只要薛守志在渠县,那就可以继续对抗山南县,他以后就有机会把山南县拿回来。
司马贺授意吏部的官员按照薛守志上报的文书处理,就不要上报给内阁了。一个县城的民乱,而且还平定了,这样的事不需要内阁再表态,甚至送到睿帝的面前。
司马贺的意思是,就这么算了。民乱平了,薛守志继续在渠县当县令不就好了。而且南阳府的刘步彤没有上报什么啊,渠县归南阳府管辖,南阳府的知府都没有提议为此让薛守志担责,那吏部为什么主动提出来呢。
还有南阳民团的江倩,他上报的文书里面一样没有提到薛守志,民团没有抢功劳。那这次还有得商量。
司马贺是为了这事忙碌了好几天。但他还是失望了,薛守志调离渠县,回京到兵部任职。而新任的渠县县令是太子的人。
因为太子是不会让他如意的,太子司马哲这个时候不会放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