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萧关诡计,赤阳墨帜玄武歌,樗木,免费小说导航

第三十六章 萧关诡计

皱了皱眉头的赵之海此刻在中军将台上对战场上的形势看了个清清楚楚。


他估计出城的戎人兵马此刻已经达到了万人左右。


这时纷纷冲向秦兵的万人队虽然乱糟糟的,但也是声势颇大。


不过赵之海心下却松了口气,看来今日定能完胜。


以散兵队形杀向军阵,纵然人数相当,纵然单兵能力更强,但结局也是注定的。


果然,双方步兵刚刚交上手,就明显的看见戎人这边死伤更为惨重一些。


钟旭骑在马上,看步兵渐渐占据了上风,便心下有些痒痒,传令骑兵两个千人队带兵与自己汇在一处,换上长戈从侧翼杀入戎兵群中。


不到半个时辰,戎人便有了溃散的迹象,钟旭杀的酣畅淋漓,站在马上提起腰刀哈哈大笑,黝黑的脸庞竟然显露出了红润。


他在戎兵大军中不断冲杀,三进三出,亲手砍杀戎兵十数人,在战场上犹如死神降临般收割着戎人的生命。


赵之海看到这里,心里也是暗暗赞许,钟旭不亏是大秦武力公认第一的悍将。


他看了看萧关城头,有些想不明白为何戎人还不退兵,如果等到被秦兵杀的溃败,那可就是一场屠杀了。


虽然这样想,但他还是下令,命王敏率领左翼两万人和赵之栋四千骑兵加入战局,务求全歼城外戎兵。


萧关那边也看到了秦兵中军这方又出动了兵马,显然是想一举歼灭自己出城的兵士,便吹响了“呜呜”的号角。


号角声一响,与钟旭接战的戎兵纷纷转头向萧关退去,原本便不是以军阵前行的大军哪里还会依着章法,整队有序后退。


不多时,后退的大军便如同泼了沸水的蚁群般彻底大乱。


钟旭哪里会等中军令下,提起腰刀大喊一声“杀”,便身先士卒向戎人追去。


前锋步骑见玄武将旗如同风驰电掣般冲向萧关城方向,也是士气大震,呼喝着杀向退去的戎兵。


渐渐的,追击变成了追杀,退兵变成了溃败。


秦军中军鸣金后,萧关城下留下了一地的尸首。


全军回到大营后,赵之海便见一身戎装的钟旭大喇喇走了进来,边走边道:“痛快,痛快。”


走进中军帐内,钟旭一把接过兵士递过来的水一饮而尽。


赵之海看着钟旭喝完了水,轻声道:“今日钟将军立下首功,他日班师再论功行赏,钟将军你且先坐下休息片刻。”


赵之海刚刚说完,两旁便走上来两名军士,帮着钟旭脱下甲胄。


这时,王敏抱拳道:“上将军,请恕末将直言,今日虽然取得大捷,但末将觉得有些奇怪。”


赵之海抬起手打断了王敏的话,道:“王将军所虑也正是赵某所虑,今日之战诸位也看清楚了,戎人出城迎战只在万人上下。


而据之前斥候所探,萧关沦陷前戎人有近五万人马围困着萧关,城破前诸场战役陆续消灭戎人两万左右,按说这十余日纵然戎人得不到兵员补充,萧关内还有三万以上的戎兵,为何今日却只有如此少的兵士出城应战。


更为重要的是,今日戎人却连骑兵也没有出动。”


赵之海说到这里,罕见的皱了皱眉头,一旁副将赵之栋此时言道:“上将军是恐戎人主力并不在萧关,而去了他处?”


赵之海点点头表示认可。


这时钟旭已经脱下了甲胄,见众人沉默不语,便大声说道:“上将军,若果如上将军所虑,那明日我们便夺了萧关城再说。”


众人都看向钟旭,虽然这位将军勇猛异常,但能够做到裨将军这个位置,又怎会是有勇无谋之人,目前谁都说不出戎人的动向,也想不到戎人的计谋,便也只能先取萧关再做打算了,总不能刚来萧关就无缘无故再退回原州去吧。


赵之海点点头,便道:“今日怎说都是一场大捷,众位先回去修整,待到明日全军当奋勇杀敌,重夺萧关。”


众将齐声轰然应“诺”。


赵王钟三人走后,赵之海又亲笔修书两封,一封送给领兵三万,戍守五县防务的赵之梁,让他务必迅速接管防务,注意戎人动向。


第二封发往原州,让介鸳在加强戒备的同时,注意戎人主力可能会随时攻击原州。


他将目前萧关情形与自己的分析都写在书信里,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自己有大军七万,任他戎人有何花招,均逃不过两军决战的最终结局,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此刻最好的打算了。


但赵之海还是心中有些忐忑,按说这十日来,戎人定会向萧关发来援兵,以便做好全面进攻秦国的打算,毕竟这是五百多年里戎人取得的最好局面,又怎会坐等自己收回失地。


他本来已经做好了在萧关城下与戎人十万左右的军队进行决战的准备,但现在看来,仿佛这场仗并非自己所想的那般简单。


萧关虽然是一座关城,但在行署上与龙德、泾阳、乌氏、朝那、大原五县一样受原州总制府管制,也设有县衙、县尉、县丞等一干官员。


但经过戎人洗劫一番后,原来的官员早就不知所踪。而雍云祈败退萧关也事出过急,他也并不知晓那些官员是投敌还是战殁了。


第二日。


城内的县衙大厅内,赵之海面色颇有些难看的坐在上首位,大厅下方站着赵之栋等十余位裨将、校尉和军侯。


他们看到赵之海的面色,又联想到今日攻打萧关城时的诡异,不禁都有些忐忑,丝毫没有重夺萧关的兴奋。


让赵之海脸色难看的,不仅仅是今日全军开赴萧关时竟然出人意料的得到了一座空城,而且那戎人还在县衙大厅内留下的一封书信,正是这封书信让赵之海看后知道,自己已经被戎人算计了进去。


“大秦中更、上将军赵大人台鉴。


叛周无道,代夏伪诏天下已五百余年,现夏讨周欲重塑正朔。


北秦蕞尔之邦,叛周逆立,非天命正封......大夏兵马如林,翻手灭秦,覆手亡周,轻而易举。


望赵大人迷途知返,以免去身死之局。


大夏国秦单于萧顺颂大安。”


在这封写的颇为像模像样的书信上,戎人以大夏自居,竟然说这天下是周人篡夺他们的土地而建立的。


这般宣词一旦公之于众,就为戎人披上了理法的外衣,赵之海觉得这姓萧的戎人单于确实不简单,竟然懂得运用理法造势。


萧姓,这不正是河西郡上党县的大姓么,赵之海从信中的落款看来,这戎人单于更像是秦人的姓氏,那秦单于的称呼,也似乎应了戎人单于以部落为名的惯例。


如此一来,就能够解释为何此次大战中叛军频出等自己心中诸多的疑惑了。


严格说来这封书信内容并没让赵之海觉得忐忑,而是书信下方又写了几行小字,才是让赵之海面色难看的根源。



“赵大人,我夏国兵士知礼好客,将萧关借给大人,让兄弟们好好休息。


作为主人我们露宿山林就好,赵大人不需客气,一番美意还请赵大人笑纳。


他日赵大人不想待在萧关时,我自会来取。


后会有期。”


赵之海坐在县衙大厅内,手里拿着这封信沉思良久,厅下众人也都抬头向赵之海看去。


“报”。


一名军士急匆匆跑入大厅内,这才将众人目光吸引了去。


而赵之海也从沉思中醒了过来,对报信军士说道:“讲。”


那名军士是大军入城时赵之海派去查看城内情况的,这时刚刚查探完毕,便来报信。


只见军士抱拳说道:“禀上将军,城内却无戎人一兵一卒,经卑职带人点对,全城共有百姓三万九千人。”


说道这里,这军士一顿,显然还有话想讲。


赵之海哪里看不出来,便对那军士说道:“可还探查到其他的事情?”


那军士继续道:“上将军,城中百姓言道,昨夜戎人连夜将城内所有百姓家中粮草搜刮一空,今日一早便都从西门出城了。”


赵之海闻言后面色微变但瞬间又恢复了常色,便轻轻抬起了手摆了摆,示意自己已经知晓,那军士便起身走了出去。


赵之海连忙问赵之栋道:“之栋,我们的军粮还剩多少?”


赵之海询问时,众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明白戎人所作所为的用意,大厅内不时传出嘶嘶的吸气声。


赵之栋抱拳道:“上将军,我军出原州时征发民夫万人随队携带一月的粮草,今日已是我们离开原州的第七日,第二批粮草将于三日后从原州起运,预计十日左右到达萧关。”


赵之海站起身来,马上对钟旭道:“钟将军,着你火速点兵三万,占领银岩沟高地,凭险结寨,保我军粮草通道畅通。”


钟旭也明白事关重大,起身应“诺”,在大厅中点了三名校尉,一同离去。


见钟旭走出了大厅,赵之海便遣散了众人,只留下赵之栋和王敏二人。


待众人走后,赵之海开门见山道:“王将军,萧关以北是秦岚山脉,数百年并未发现通往内地的道路,想来戎人也不会在此藏身。


但萧关以南方向却有数条小路可通原州,你现在便马上派出兵士探查萧关以南各条小路有无戎人动静。”


听到赵之海之言,赵王二人惊得面面相觑,赵之栋急问道:“上将军,事态已经恶化到了此种地步?纵然戎人切断我军运粮的后路,我军七万大军再夺回便是。”


王敏却好像想到了什么,对赵之栋说道:“赵将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戎人若是占了后路,我大军便会陷于戎人夹击之势。”


赵之栋也是久居行伍,怎能不明白此道,方才一时焦急只是没有想到罢了,一听王敏之言,顿时也明白了过来。


只是有些难以置信般的看着赵之海。


厅内众人此刻内心中的唯一希望,便都寄托在了钟旭那里。

推荐阅读